浅谈环境与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水环境是最终的环境,“有水,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目前街头最常见的一句话。水是万物存在的基础,是地球母亲赐于我们最珍贵的乳汁。而全球范围内出现的水资源匮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中国应对“水危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保护水资源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如:广泛开展义务全民性保护水资源环境的教育,在企业贯彻低投入、高利用、无污染、零排放的循环经济的新理念,在城市贯彻执行循环性节水型社会的新模式,充分实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理念和政策。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生态资源标准里,森林覆盖率必须在29%以上,而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6.55%,保护森林尤为重要。开展全民性的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行为,是关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成败的关键。与此同时,节水产品及污水再利用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是建立循环性节水型社会行之有效的举措。
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就造成了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影响着出行者的健康,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尤其是含铅汽油,对人体的危害更大。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锡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铅中毒的症状表现很广泛,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恶心、腹泻、便秘、贫血、周围神经炎等;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会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就是氮氧化物,其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是特别大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NOX)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大气后逐渐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当二氧化氮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遇上静风、逆温和强烈阳光等条件,便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相关知识
[精品]浅谈环境与健康
浅谈环境与健康.doc
浅谈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浅谈健康建筑风环境设计.doc
浅谈“家居环境与心理健康”
浅谈茶文化与茶健康.doc
浅谈如何应对与环境有关的健康问题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doc
浅谈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作用.doc
浅谈室内环境污染与预防措施
网址: 浅谈环境与健康.doc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0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