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痰瘀阻络是中医对中风病的一种辨证分型,指因痰浊与瘀血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治疗需以化痰通络、活血化瘀为主,结合中西医综合干预。
痰瘀互结1.长期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不畅或年老体虚,导致体内痰湿内生,与血瘀相互胶结,阻滞经络。痰浊黏滞,瘀血凝涩,共同影响气血运行,引发中风
。
脏腑功能失调2.中医认为,肝阳上亢、脾虚生痰、肾精不足等脏腑失衡是痰瘀形成的基础。例如,脾虚无法运化水湿,聚而生痰;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加重瘀阻。
肢体症状: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偏瘫。 语言障碍
:舌强言謇(说话含糊不清),甚至失语。 头部症状:头晕头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厚腻。 其他表现:可能伴随喉中痰鸣、胸闷、反应迟钝等。中医治疗1.化痰通络:常用方剂如涤痰汤(含半夏
、茯苓
、竹茹
等),或通窍活血汤(含桃仁、红花
、麝香
等),需根据体质调整。 针灸
与推拿
:选取百会、风池、曲池等穴位疏通经络;推拿手法缓解肌肉僵硬。 西医干预2.急性期:溶栓治疗
(如rt-PA)、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
)或抗凝治疗。 康复期:物理治疗
(如运动疗法)、语言训练及认知功能恢复。饮食管理1.减少肥甘厚味、高盐高脂食物,多吃冬瓜、薏苡仁
等利湿化痰之品。 适量饮用山楂茶、玫瑰花茶以活血行气。生活习惯2.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肝气郁结。 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促进气血流通。基础病控制3.高血压
、糖尿病
、高脂血症
患者需规律服药,定期监测指标。急性期及时就医:出现突发症状(如口角歪斜、肢体无力)需立即送医,避免延误溶栓“时间窗”。 避免盲目用药:活血化瘀类中药(如三七
、丹参
)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出血风险。 长期随访:中风易复发,需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改善痰瘀阻络型中风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
相关知识
从痰瘀论治疑难杂病
贺氏三通法配合头痛宁胶囊治疗痰瘀阻络型偏头痛效果观察
结节、息肉、囊肿?多半是痰瘀互结,送你两味药,健脾化瘀
血瘀痰湿怎么调理
三高其实是体内堵住了痰瘀火!一个茶方清痰脂、化瘀血
改善瘀阻肥胖药茶——大黄茶
艾草助力减肥:从痰湿瘀滞到健康瘦身
中风病
丹参针穴位注射治疗瘀血阻络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第四节 中风病
网址: 中风痰瘀阻络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6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