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跑者投身其中,而对于众多跑者而言,“破三”更是很多人的梦想和追求!
但想要“破三”,无疑是一个充满难度的目标,要知道,马拉松想要破三,这意味着在长达42.195公里的赛程中,平均配速要始终保持在4分15秒。
仅仅看这个配速要求,别说是完成全马了,对于绝大多数的大众跑者来说,即便只是跑一个半马,要达到这样的配速也是相当费劲的事情。
在我们跑团里,就有这样一位刚过50岁的大哥,他豪言壮志地宣称自己一定要在2年内将全马跑进3小时。
然而,他身边的跑友们却纷纷摇头,苦口婆心地劝他:“别做梦了!”
大家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来大哥年龄大了,身体机能和恢复能力都比不上年轻人;二来大哥目前全马最好的成绩才3小时19分12秒,离破三的目标还有近20分钟的差距。
想要在短短2年内跨越这近20分钟的鸿沟,这个难度可想而知。
但大哥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坚信自己还有潜力可挖,想要去挑战一下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不禁让人思考,爱上马拉松,就必须要“破三”吗?
其实,从目前马拉松的大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大众马拉松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破三”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尤其是在北马、厦马、无锡马这些大型的马拉松赛事上,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
据相关统计,男性破三占比整个跑步群体大概是在0.5%,而女性只有0.05%。
由此可见,纵观整个跑步群体,破三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对于一个上了50岁的人来说,难度更是成倍增加。
那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破三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为了证明年龄不是限制,还是为了寻找自己的极限感,仅仅是想证明一下自己到底行不行?
如果纯粹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于50岁后的跑步人来说,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很大。
一方面是健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下降,高强度的训练可能会给身体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甚至可能引发各种伤病。
另一方面是训练的艰辛,想要在2年内大幅提升成绩,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对于一个大众跑者来说,不仅要严格按照科学系统的训练计划进行训练,还要注重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的补充。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样的拼搏是不太建议的,因为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要破三只能靠后天的努力,需要付出极强的自律和进行规律的训练。
大家不妨看看自己身边50岁后的跑者,有几个能全马“破三”的,恐怕屈指可数,甚至有的人身边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
放眼整个大众跑步圈子,不说马拉松破三了,能跑进330、315的选手都已经非常厉害了。
甚至有的人全马成绩只差1分钟就破三了,可是无论怎么努力训练,都始终无法突破这最后的1分钟。
我们也希望每一个跑者在追求“破三”的路上,能够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毕竟,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健康和快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