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血栓、

血栓、

血栓是血管内形成的异常血凝块,可能阻塞血流,引发心梗、脑梗、肺栓塞等严重疾病。根据发生位置可分为动脉血栓(如心脑血管)和静脉血栓(如下肢深静脉)。预防和治疗需结合生活习惯调整、药物及手术干预。

形成机制: 1.

当血管内皮损伤(如高血压

、高血糖)、血流缓慢(久坐、术后卧床)或血液高凝状态(遗传、肿瘤

、激素治疗)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异常聚集,形成血凝块。

主要危害: 2.动脉血栓:阻塞心脑血管,导致心肌梗死

、缺血性脑卒中

,表现为胸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静脉血栓:常见于下肢深静脉,可能脱落引发肺栓塞

,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 生活习惯调整: 1.规律运动: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饮食控制:减少高油高盐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保持水分充足。 基础疾病管理: 2.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

,定期监测指标。 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遵医嘱使用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高危人群筛查: 3.

有家族史、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激素者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超声(静脉血栓)、CTA(动脉血栓)、D-二聚体血液检测。 风险评估:结合症状、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抗凝药(如肝素、华法林

):防止血栓扩大。 溶栓药(如阿替普酶

):在发病早期溶解血栓,适用于急性心梗

、脑梗

。 介入或手术: 取栓术:通过导管直接清除血栓。 支架置入:用于严重动脉狭窄患者。 症状识别:突发胸痛、单侧肢体肿胀/疼痛、不明原因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1.避免误区: 2.静脉血栓患者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抗凝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长期随访: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及生活方式。 3.

通过早期预防、及时干预和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和危害。

相关知识

《非血栓性肺栓塞》课件.ppt
深静脉血栓
血栓怎样形成的?山楂黑木耳保护血管防血栓
血栓=血块,堵哪都致命
血栓有九个风险因素 五个时刻喝水防血栓
《肿瘤与血栓》课件
小心!血栓的陷阱:中医如何防范与化解血管栓塞
强化防栓意识 科学防治血栓性疾病
久坐不动导致血栓
吃什么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血栓“最怕”的5类食物

网址: 血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