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菊黄蟹肥,螃蟹成为了众多食客的心头好。不仅因其美味可口,更因其中富含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能有效滋补身体。值得一提的是,螃蟹还有抗结核的效用,对于结核病的康复而言,食用螃蟹大有裨益。然而,食用螃蟹时若搭配不当,便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这多半是因为未能细心留意食用细节所致。为此,遵循以下13个要点,便能更安心地享受螃蟹的美味,减少潜在问题。
011.选择新鲜螃蟹
在享受螃蟹的美味时,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其新鲜程度。死去的螃蟹不仅口感大打折扣,更可能携带细菌和有害物质,对健康构成威胁。因此,选择新鲜的螃蟹至关重要,以确保我们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河(湖)蟹应以鲜活为佳,避免食用死蟹。
河蟹在死亡后,其僵硬期与自溶期会显著缩短。这意味着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迅速扩散至蟹肉之中。食用这样的螃蟹可能导致食用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新鲜活蟹的外壳呈现出青黑色,并带有光泽,其脐部显得饱满,而腹部则是洁白无瑕。相比之下,那些垂死的蟹,其外壳会变为黄色,蟹脚也显得较软,难以翻正。河(湖)蟹以动物尸体或腐殖质为食,因此它们的体表、鳃以及胃肠道中都会积聚大量的细菌和污泥。若人们在食用前未彻底清洗蟹体,或在蒸煮时未达到足够的熟度,甚至选择生吃醉蟹或腌蟹,都可能将蟹体内的病菌或寄生虫摄入体内,从而引发健康问题。然而,只要确保将蟹蒸熟煮透后再食用,便可避免此类风险。
022.食用细节注意事项
蟹肉鲜嫩,最佳食用方式是现蒸现吃,不建议存放。若实在无法一次性享用完毕,务必将其妥善保存在干净、阴凉且通风的环境中。待食用时,需回锅再次彻底煮熟蒸透,以确保食品安全与口感。
品尝蟹肉时,务必细心品味,不可囫囵吞枣。在享用过程中,有四个关键步骤需要注意:首先,要清除蟹胃,也就是蟹盖内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在吃蟹盖时,可用小勺将中间的蟹胃部分挖出,并轻轻吸吮外部包裹的蟹黄,将其彻底清理干净。
在享用蟹肉时,除了之前的步骤,还需进一步清理。特别要注意不要吮破蟹胃,因为其中含有污沙,应将其彻底丢弃。接下来,处理完蟹盖后,轮到蟹身。首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和蟹嘴剪掉。然后,用勺柄轻轻挑出蟹身中间呈六角形的片状物——蟹心,并将其丢弃。此外,还需清除蟹肠,即从蟹胃延伸至蟹脐的那条黑线,以及蟹鳃,也就是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物体。这些部分在食用时都应小心去除。
033.食用搭配禁忌
在享用蟹肉的过程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注意事项——不要与茶水一同食用。因为茶水中含有鞣酸,这种物质会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难以消化的鞣酸蛋白质复合物,进而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因此,在品尝蟹肉时,最好避免与茶水同时食用,以确保我们的消化系统能够顺畅地处理这一美味佳肴。
在享用蟹肉的时候,以及吃完蟹肉后的一个小时内,都应当避免饮茶。这是因为茶水会冲淡胃中的胃酸,而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与蟹肉结合后,会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这不仅会影响我们对蟹肉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引发腹痛和腹泻等不适。
除此之外,食用螃蟹后不宜食用柿子、香瓜、梨子、花生以及泥鳅等食物,以防肠胃不适。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的鞣酸、脂肪等物质,与蟹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能会难以消化,导致不适。
044.适合与不适合人群
螃蟹虽美味,但并非人人适宜。以下五类人群在食用螃蟹时需特别谨慎:
过敏体质者:对螃蟹过敏的人群应避免食用,以防过敏反应。脾胃虚寒者:螃蟹性寒,可能加重脾胃虚寒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宜少食。痛风患者: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食用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食用,以确保母婴安全。患有某些疾病者:如肝炎、心血管疾病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宜食用螃蟹。伤风、发热、胃痛及腹泻患者需注意。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以及肝炎活动期的病人应谨慎食用。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高血脂患者,因蟹黄胆固醇含量较高,建议少吃或避免食用。过敏体质者需特别警惕。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食用。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秋季食用螃蟹指南:营养、注意事项与美味做法
秋天螃蟹季 健康食用有6招
科学健康地享用中秋螃蟹大餐指南
秋季螃蟹与柿子的健康搭配指南
秋季螃蟹食用指南:享受美味的同时需注意这些细节
金秋季节食用螃蟹的注意手册
秋季吃螃蟹要注意避开相克食物
秋季美食搭配:螃蟹与牛奶的饮食宜忌
秋天螃蟹季 健康食用有6招
秋季螃蟹的营养与食用注意事项
网址: 秋季螃蟹饮食指南:健康食用13要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