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即将来临,香甜软糯的粽子再次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然而,在这个充满欢庆气氛的节日里,我们也不能忽视健康的重要性。通用环球中铁医院内科提醒您:享受美味的同时,务必关注饮食安全,特别是关于误吞枣核和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健康吃粽指南吧!
01 小心枣核“隐形杀手”,别让美味变得危险 红枣粽和蜜枣粽是许多人的最爱,甜美的枣肉与糯米的完美结合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但别忘了,枣核可是个“隐形刺客”。它们的尖锐边缘可能会划伤食管、胃和肠道的黏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肠梗阻或穿孔。我们在临床上接诊过不少因误吞枣核而紧急就医的病例,处理起来既麻烦又费钱。
内科医生给出的“防核妙招”包括: ★ 慢慢享用,细嚼慢咽:吃粽子时不要心急,特别是有枣的粽子,感到有硬物时要立即吐出。 ★ 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和儿童的吞咽功能相对较弱,建议家属提前挑出枣核,或者选择无核的粽子,如豆沙粽或鲜肉粽。 ★ 万一误吞,别慌张:如果不小心吞下了枣核,无论有无不适,都要立刻就医,切勿尝试民间偏方。
02 糖尿病患者看过来!吃粽不怕血糖飙升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其升糖速度远高于普通米饭,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对待。别担心!我们的内科医生总结了一套“粽享秘诀”,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控制血糖。
挑选粽子的“火眼金睛”如下: ★ 选择粗粮粽:优先选用添加燕麦、黑米或糙米的粽子,这些粗粮的膳食纤维丰富,消化吸收慢,血糖波动小。 ★ 避免甜陷阱:豆沙粽、蜜枣粽等高糖分的粽子应尽量避开,推荐选择蛋黄鲜肉粽或香菇鸡肉粽,既满足味蕾又健康。 ★ 查看标签:购买包装粽子时,仔细阅读配料表,选择低糖低脂的产品。
吃粽的“黄金法则”: ★ 控制食量:粽子粘性大,不易消化,建议一次最多吃半个,作为主食时要减少米饭的摄入。 ★ 合理搭配: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以及优质蛋白如鸡蛋和鱼肉,既能延缓血糖上升,也能增加饱腹感。 ★ 血糖监测:吃粽子后,定期测量血糖,特别是在餐后2小时,如果发现血糖明显升高,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端午节是团圆和庆祝的时刻,通用环球中铁医院内科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在这个佳节里,享受美味与健康的双重滋味!如有任何饮食健康方面的疑问,随时欢迎咨询我们。祝大家端午安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