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熟练演唱中文歌曲、银发奶奶传授养生秘诀、氛围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学……据8月11日新华网报道,社交媒体上,一些AI生成的视频关注度颇高,“细节满满”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不少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造假、博眼球快速“吸粉”起号,进而变现。
从利用AI打造“完美熟龄女性形象”进行“年龄焦虑”营销,到通过情感、养生、颜值等类别教程批量产出吸睛内容,一些人借助AI技术,精心炮制虚假内容误导网友,进而通过电商带货、账号转卖等手段实现流量变现。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伦理,更触犯了法律法规。
AI造假起号乱象背后,是复杂的利益链条。技术提供者为起号者提供造假工具,传播平台在审核环节存在漏洞,内容发布者则肆意传播虚假信息,而账号售卖市场的火爆,更是让这一乱象愈发猖獗。一个万粉AI账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百万粉丝的账号甚至要十几万元,巨大的利益诱惑让不少人趋之若鹜。
AI造假起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会造成低俗猎奇信息泛滥,加速虚假新闻、谣言传播,误导公众认知,破坏社会信任。一些“三无”保健产品广告借助虚假账号大肆推广,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此外,这种行为还挤压了真实优质创作者的生存空间,抑制了网络空间的创新活力。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刻不容缓。监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协同治理。一方面,督促平台履行治理责任,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对高频、反复触犯平台规则的账号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应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精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审核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完善规则,明确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技术提供者也应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技术研发过程中加强安全性和合规性,为打击AI造假起号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公众是网络空间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也是监督虚假信息的重要力量,因而可以引导公众积极举报可疑账号、引入专业机构开展评估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相关知识
网红造谣的幕后生意:以AI造假起号引流,涨粉后再转型转卖
斩断“租号”灰产利益链条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回流药”屡禁不止,如何斩断黑色利益链?
斩断网络诈骗黑色产业链 撕开网络欺诈5张“假面具”
AI账号成起号新套路 多手段绕过“AI打标”背后有哪些隐患?
扫除游戏健康生态“新害虫”,米哈游协助警方斩断“游戏账号非法租售黑灰产”链条
辅助诊断、AI问答、健康管理……AI正重塑医疗服务链条
狙击骗保大案背后,靠什么斩断“吃医保”黑色产业链|2024中国经济年报
不法APP诱骗侵权有违商业伦理 法治利剑斩断“诱导下载”黑手
2025百度创作者大会西双版纳启幕!AI赋能健康新生态,博禾医生斩获先锋奖
网址: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刻不容缓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