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的普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也就是AIGC技术正在改变社交媒体生态。有个创意,它能帮你生成文字;有了文字,它还能接着生成图片,进而做出视频,为自媒体博主打开了无限想象空间。
但是,本来是帮助提升创作效率的工具,却被一些人拿来造假起号,也就是通过AI批量生产虚假内容来积累粉丝。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个社交平台上都出现大量“AI起号秘籍”相关内容,不少内容声称“AI暴力起号,3到15天爆万粉,每日轻松变现300+”“用AI制作美女视频,条条播放10W+”——这些AI生成内容多以俊男靓女、育儿百科、健康养生为主,大都低俗猎奇。有些AI生成的人物形象足以以假乱真,还有人传授绕过平台“AI打标”经验。
一旦起号成功,这些账号就会隐藏AI引流内容,开始挂橱窗带货、引流卖课。有的账号还被明码标价放到账号交易网站上,形成了一条“起号-转型-转卖”的灰色产业链。
相貌平平“秒变”高颜值
一张外国面孔,用流利的中国话科普育儿知识,这样的视频,你会多看两眼吗?某育儿短视频账号上,大量类似内容打着“外国幼儿教育专家”旗号输出观点。但是这看似专业的视频里,有不少说法都极端绝对,暗藏误导风险。
实际上,这些所谓“外国专家”是AI生成的虚拟形象。在一堂AI数字人(14.350, -0.44, -2.97%)视频教学课程中,这个育儿账号是导师口中的成功起号案例。“我们就是做的这种展现形式,一个人物是AI数字人、虚拟人,不是真人,但是他很像真人。不仅嘴动头动,身体也在动。这个账号,我们团队的小伙伴已经做到了39万粉丝,卖货21万的战绩。”
打造一个优质自媒体账号并非易事,从创意到文案脚本,再到拍摄制作,每一个作品都需要创作者亲力亲为,通常会耗费大量时间。
现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大量“AI起号”相关分享,宣称零门槛、易操作、涨粉快、可变现。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起号思路基本一致:仅需要借助两三个AI工具,按“文生图、图生图、图生视频”的标准化流程,几分钟就能制作一段时长五秒的美女跳舞视频。这些视频中虚拟人动作虽然略显僵硬,但形象逼真。
一位从业者表示,他的课程费用为499元,内容包含从账号搭建、视频制作到内容变现的全流程一对一辅导。“我会教你通过AI生成图,再变成视频。不管是人物类还是动物类,逼真程度基本很真实。”
一位主打“颜值博主人设”的博主告诉记者,自己选用了一张相貌平平的男生照片,AI工具在此基础上生成了一张高颜值男生照片。对比前后照片,人物脸型发型、五官比例、皮肤质感都有了较大改变,衣着和环境也有一些改变。但记者在该内容评论区观察发现,多数网友并未察觉这是AI生成的虚拟形象。
AI造假起号成新套路
广西市民王夏经常刷到这样的视频:“帅哥”“美女”高频率更新日常生活,并在评论区与网友频繁互动。由于熟悉AI软件,王夏很快发现这些视频的主角是AI数字人,“但视频没有任何AI生成提示字样,好几个账号显示来自同一家MCN公司”。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不少内容创作者通过AI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人利用AI造假,无底线博眼球,作为起号变现捷径。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发现,部分账号将目标锁定中老年女性群体,利用AI打造“完美熟龄女性形象”,搭配“40+、50+长这样,怎么样”等话术,进行“年龄焦虑”营销。
此类账号发布的穿搭、保养、护肤、养生等视频多未设置AI生成提示,不少网友误以为是真人,在评论区咨询保养方法。一些账号背后运营者则借机推送“三无”保健产品广告,还有“水军”互动造势。记者注意到,虽然部分视频存在明显技术破绽,但浏览、点赞、评论量依旧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主流网络平台普遍升级AI内容识别系统,要求对AI生成作品添加标注,但仍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绕过审核。
“平台甄别AI内容主要依靠特征性技术痕迹,一些起号者通过多种手段削弱特征痕迹,逃避平台标注。”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彦说,如通过微信转压缩等方式改变视频文件代码结构,再上传至平台,就较难判定为AI生成内容。
记者用一款AI软件生成一张人像图片,裁掉AI生图软件水印后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后,平台系统并未自动识别、提示添加标注。相当一部分网友辨别不出这是AI生成图,纷纷点赞、发送私信,账号后台收到超200条消息。
AI起号有专门“教程”
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AI造假起号的教程,情感、养生、颜值等类别是“重灾区”,相关帖子常以“条条是爆款”“最适合普通人入局”“3天暴力起号”等为噱头。
以一则“养生赛道”起号教程为例,先向AI软件输入器官、食物等关键词,生成吸睛文案,批量产出拟人化素材、智能合成动态视频;再在片尾设置养生知识问答,引导互动并刺激转发,以提升账号互动权重。该教程声称:“按照此方法,单条视频制作最快仅需15分钟,单账号日均收益可达500+(元)。”
有专营平台起号的商家告诉记者,只需缴纳1680元,3到15天即可运营出一个万粉AI账号。当账号积累一定流量后,就可以通过电商带货、账号转卖等方式变现。
“后面的电商带货,从直播间搭建、选品策略、话术设计到违禁词规避等,我们有一套运营体系,学员照葫芦画瓢就行。”一名售卖AI账号起号教程的商家说。
一名博主透露,她借助AI软件生成的“氛围感美女”视频在多个平台“吸粉”过万,接到不少推广商单,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
有商家称,手上有未标注AI生成的“美女”账号,粉丝量均在一万以上,且为“三无账号”(无实名、无账号违规、无作品违规),“现在平台风控很严,账号会升值”。
该商家说,这些账号销售十分火爆,买家经常催着加急起号,有个合作商“一周就要几十个万粉号”。在其提供的交易截图中,9个账号的成交价从700元至4000元不等,而百万粉丝的号要十几万元。
记者搜索发现,社交平台上有众多网友求购和出售账号。一名卖家称,2.5万粉丝的AI养生号售价6000元,11万粉丝的AI宠物号售价1.6万元,11.7万粉丝的AI母婴号售价1.35万,这些账号同样为“三无账号”。
○延 伸
阻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多个网络平台规定,账号仅限本人使用,禁止以任何形式出租、转让、售卖或以其他方式许可他人使用账号。
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徐斌表示,AI造假起号灰色产业链是技术异化的结果,可能造成低俗猎奇信息泛滥,加速虚假新闻、谣言传播,扰乱网络空间秩序,亟待加强清理整治。
今年4月以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开展重点整治。第一阶段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
前不久,多家互联网平台发布专项治理公告,重点整治AI批量造假、AI起号引流带货、转让销售AI虚拟账号等违规行为。
李彦等专家认为,AI造假起号的背后,涉及技术提供者、传播平台、内容发布者等多个参与方,技术、数据等关键信息存在壁垒,需加强协同治理,多方共同打击违规行为。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建议,技术提供者强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平台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精度,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明确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等。
阻断违规账号的流量变现,是从根源上打击黑灰产业链的关键。受访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督促平台履行治理责任,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对高频、反复触犯平台规则的账号主体加大处罚力度,禁止违规账号进行带货、卖课等商业活动,持续开展AI造假起号整治,切断其获利渠道。
谢永江说,还应鼓励公众参与乱象治理,如举报可疑账号、引入专业机构开展评估等,“真实、优质的用户创作,是平台活力和创新的源泉”。
据新华社、央广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知识
网红造谣的幕后生意:以AI造假起号引流,涨粉后再转型转卖
斩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刻不容缓
AI账号成起号新套路 多手段绕过“AI打标”背后有哪些隐患?
15天打造养生账号,快速起号秘籍
假道具假证书堆出假医生乱象调查
假道具假证书堆出假医生乱象调查:医院工牌随意买卖
假道具假证书堆出假医生乱象调查:父亲生病第一时间去直播间问“专家”
外卖“健康证”乱象:伪造假证成本低 网上查不到
父亲生病第一时间去直播间问“专家” 假道具假证书堆出假医生乱象调查
起底孙俪打假的AI带货视频:有人教克隆明星声音引流变现
网址: 3~15天速成万粉号 AI造假起号乱象调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7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