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全球实施量最大的外科手术之一。我国剖宫产率在全球范围内长期居高位,因此,合理优化剖宫产术已成为妇幼卫生领域的优先事项之一。2024年1月25日国家产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发表了《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
现特邀漆洪波教授、赵扬玉教授、魏瑗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本共识的要点:
剖宫产及其分类
剖宫产手术是指妊娠28周后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胎盘、胎膜、脐带)的产科手术。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
推荐1>>
孕妇和胎儿不存在医学指征时,推荐阴道分娩。
符合医学指征时,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孕产妇死亡和围产儿死亡。
尚无证据证明对不符合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仍可使母婴受益。
推荐2>>
妊娠39周前不推荐实施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
早期足月指妊娠37周~38周+6,在此期间分娩的新生儿可能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入住新生儿ICU、使用呼吸机、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死亡。
早期足月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慢,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在学校的表现也受影响。
推荐3>>
建议采用分类方法进行紧急剖宫产术的管理。
急诊剖官产术前由高年资产科医生与孕妇进行沟通,进行分类管理。
推荐4>>
在充分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剖宫产术医学指征。
胎儿因素:胎儿窘迫、臀位或横位、多胎妊娠。
母体因素:前置胎盘或前置血管、妊娠并发症、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阴道分娩存在机械性梗阻因素、妊娠晚期原发性或非原发性初次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子宫肌层损伤性手术、产程停滞。
推荐5>>
剖宫产术首选椎管内麻醉
特殊情况下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如急性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严重产前出血、胎盘早剥和脐带脱垂)。
推荐6>>
术前2h可饮用清流质,术前6~8h禁食固体食物。
对于误吸风险高的产妇,建议严格限制饮食。
推荐7>>
推荐在手术切皮前60min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抗菌药物在24h内停用。
推荐8>>
关于首次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单层缝合法优于双层缝合法,倾向于推荐双层缝合法。
应用单层缝合的产妇与双层缝合者相比,单层缝合者术后发热、输血率和感染率未见明显降低。
应用两种缝合法的产妇在术后6周时的瘢痕处肌层厚度方面未见明显差异。
推荐9>>
尚无明确证据支持剖宫产术中缝合腹直肌优于不缝合腹直肌。
通常认为,剖宫产术后腹直肌可以自然对合,有研究者指出缝合腹直肌后可能增加术后早期疼痛的风险。
目前仍缺乏关于能否减少腹直肌分离等问题的高质量研究证据,且研究结论间存在不一致。
因此,目前尚缺乏高质量证据支持剖宫产术中进行腹直肌的缝合。
推荐10>>
剖宫产术中是否常规缝合腹膜尚有争议,目前倾向于推荐缝合腹膜。
缺乏高质量证据,相比缝合腹膜者不缝合者手术时间更短。
两种缝合方式的粘连发生率和手术至分娩时间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推荐11>>
剖宫产术后应采用多模式镇痛,建议椎管内应用阿片类药物和按时给予非阿片类镇痛药。
剖宫产术后充分的镇痛有利于产妇早期活动,促进术后恢复,并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术后应采用多模式镇痛,以便产妇快速康复并照顾新生儿,同时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推荐12>>
不推荐硬膜外镇痛泵作为常规镇痛方案。
仅对有术后严重疼痛高风险的患者(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阿片类物质使用障碍)予以术后硬膜外输注镇痛。此操作会限制产妇活动,增加护理负担和医疗费用,并中断血栓预防。
推荐13>>
推荐开展剖宫产术后加速康复促进术后快速恢复。
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旨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取多学科合作,减少手术应激和创伤,缩短产妇的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再住院率,促进术后恢复。在临床实践中,建议医疗机构根据可用资源和实际情况制定和开展ERAS。
推荐14>>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间隔建议不少于18个月。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有意愿进行阴道试产者,建议在剖宫产术后间隔至少18个月再次妊娠以保障子宫切口充分愈合。
妊娠间隔短,特别是<6个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者的子宫破裂风险明显升高。
推荐15>>
推荐使用Robson分类系统监测、评估和比较机构、地区间的剖宫产率。
2001年,由Michael Robson博士提出: 减少了混杂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剖宫产率的可比性。产次、临产方式、孕周、胎位、胎儿数量5个基本特征将所有产妇分为10类。
推荐16>>
推荐明确记录决定剖宫产术的指征。
剖宫产术的决策过程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暴,包括母儿健康和孕妇的自主权。
明确记录剖宫产术的决策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剖产率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科学和客观的评估,有助于医疗机构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优化剖宫产术的使用,促进产科医疗质量的提升。
建议各类医疗机构明确记录剖宫产术的决策因素,促进剖宫产术实践的合理化。
推荐17>>
既往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咨询。
对于仅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的孕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成功率为60%~80%。多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有2次及以上剖宫产史并且既往手术为子宫上段纵切口、存在子宫体全层的手术瘢痕、既往子宫破裂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应行剖宫产术。
本文内容来源于迪巧之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标题 / 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 (2023) 解读:缝合、用药、麻醉…17个要点详细说明>
稿件来源:呗呗医生《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2023)解读》课件
编辑:烧酒
审校:陈小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