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IEEE文章解读如何防范“自主人工智能”暴露数据隐私—新闻—科学网

IEEE文章解读如何防范“自主人工智能”暴露数据隐私—新闻—科学网

IEEE文章解读如何防范“自主人工智能”暴露数据隐私

中新网北京8月14日电 国际专业技术组织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14日分享关于“自主人工智能(又称AI代理)”和数据安全的文章,指出自主人工智能可能对个人数据暴露带来新风险的应用场景,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法。

文章指出,自主人工智能是指“具备高度自治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这类系统与智能手机中常见的“语音助手”存在本质差异。现有“语音助手”仅具备被动响应能力,缺乏自主设定目标的功能,虽能执行单一简单任务,但若无人为指令,则无法实施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

文章指出,人们已习惯应用程序请求授权:获取定位、查看通讯录或启用麦克风。但自主人工智能系统不再请求许可,而是直接行动,使得"辅助工具"与"自主操作者"的界限日渐模糊。它可以自主做出决策、执行复杂任务,并在没有持续人工监督的情况下访问海量个人数据。

专家预测,自主人工智能未来将承担各类任务,如规划假期行程、确认医疗预约、智能比价购物等,均需调用用户敏感数据,包括财务信息、实时定位等核心隐私。

专家举例指出,现有应用通常仅调用单一数据类型,而自主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串联用户整个数字生活的所有节点”,包括银行账户、医疗记录、日程安排、定位轨迹、通信模式、消费习惯,乃至健康监测所需的生物特征数据。这导致数据泄露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

另据国际机构高德纳预测,未来企业数据泄露事件中,将有25%与自主人工智能系统滥用有关。

文章称,对于在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时如何保护隐私,网络安全专家建议,采用多层次防护方法,从基本的安全习惯做起。例如,为所有账户启用多因素认证,将数据共享最小化到特定任务绝对必要的范围,为不同用途创建单独的账户,以分隔数字暴露面。

专家指出,由于人工智能系统通常需要访问多个数据源,因此,分隔策略尤为重要。用户不应让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获取所有数据的访问权限,而应考虑为不同用途使用不同的人工智能工具,比如一个用于财务任务,另一个用于健康管理,以此类推。

专家还建议,将每次人工智能交互视为可能生成永久记录的行为,在分享敏感信息前做好相应预案。(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知识

IEEE文章解读如何防范“自主人工智能”暴露数据隐私
个人信息保护法下,健康医疗数据隐私保护新解读
imit白皮书:个人信息保护法下健康医疗数据隐私保护新解读
人工智能如何在技术进步中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大数据时代,医疗隐私如何保障?
新闻的未来:人工智能聚合器解读(2024)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挑战与思考
网上问诊:隐私泄露难防,维权标准待定
健康数据隐私:健康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性
尊重和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数据隐私,如何尊重保护数据隐私问题

网址: IEEE文章解读如何防范“自主人工智能”暴露数据隐私—新闻—科学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