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儿童发展不同阶段
▣ 新生儿期与婴儿期
1-18岁的儿童,根据其年龄特点,可细分为不同的阶段。首先是新生儿期,涵盖出生后的第一个月;紧接着是婴儿期,从一个月持续到第一年。
▣ 先学前期与童年初期
随后,1-3岁的儿童进入先学前期,这一阶段也常被称作“学步儿阶段”,是儿童开始尝试独立行走和探索世界的关键时期。之后,3-6、7岁的儿童步入学前期,又称“童年初期”,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逐渐增强。
学步儿,他们怀揣着无尽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尽管相较于襁褓中的婴儿,他们的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在这个未知且充满挑战的世界里,他们时常会遭遇挫折。因此,愤怒与恐惧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情绪。然而,学步儿的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的情绪也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不稳定性常常令父母感到手足无措。
▣ 学龄初期与少年期
学龄初期则从6、7岁持续至12、13岁,此时儿童逐渐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少年期紧随其后,覆盖12、13至14、15岁这一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迅速的时期。
▣ 青年早期
最后,青年早期从14、15岁延续到17、18岁,标志着青年期的开始。
02学步儿阶段的特点与教育
▣ 学步儿的探索行为
初学走路的孩子,充满了对事物探究的渴望。与婴儿期相比,学步儿展现出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热衷于尝试各种新事物,步履蹒跚却充满好奇。他们翻找着每一个角落,试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无论是翻箱倒柜还是打翻茶杯,这些看似调皮的行为背后,实则是他们自我成长和探索的表现。父母的支持性和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有助于培养学步儿的自主性和自信。
▣ 自我意识的发展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学步儿阶段是自主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探索环境至关重要。这样,孩子就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主性,为未来成为有决心和毅力的人奠定基础。此外,自我意识的出现也是学步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约在1岁半时,孩子们开始使用父母的称呼来指代自己,而在两岁时,他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人称代词来称呼自己和他人。这一飞跃标志着孩子们开始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父母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给予自由与支持,这对奠定孩子的自信基础非常重要。
▣ 提供支持性的教养措施
基于学步儿的这些独特特点和需求,父母在教养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他们的成长。这些措施包括提供安全的环境供孩子探索、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以及耐心引导孩子的行为等。通过这些措施,父母可以帮助学步儿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自信和自主性,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03构建安全环境促进发展
▣ 探索与自主性
从只会爬行的婴儿,到学步儿时期的自由行走,这虽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小步,却意味着其活动空间的极大拓展,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探索可能。明智的父母会选择改善家庭环境,将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的物品置于其触及范围之外,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探索空间。改善家庭环境将为学步儿探索与自主性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 大小便训练
学步儿阶段,孩子正经历着从动物向人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标志之一便是“我”的觉醒,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则是大小便的训练。细心且善于观察的父母,能通过捕捉孩子饮食、饮水的时间点以及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来把握进行大小便训练的恰当时机。父母需耐心引导学步儿进行大小便训练,通过准备好舒适的便盆,并耐心地引导,最终塑造孩子良好的如厕习惯。
▣ 言语能力促进
学步儿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该多跟孩子进行交流,并注意使用清晰、标准的成人语言。利用学步儿喜欢有韵律的语言这一特点,父母可以将行为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儿歌,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父母通过交流与有韵律的语言刺激,能有效帮助学步儿积累词汇与掌握语法。
▣ 情绪表达与调控
学步儿的注意力通常较为单一且容易转移,父母需感知学步儿的不稳定情绪,以帮助建立安全感并促进心理健康。若长期忽视对这些情绪的有效应对,无疑会对学步儿的安全感造成影响。
04利用心理特点提供选择
学步儿正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前运算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他们的注意力通常较为单一且容易转移。因此,当父母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采用强迫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而提供选择则能显著提高孩子的配合度。父母可采用提供选择的方式,例如,通过提问让孩子选择他们愿意先穿哪一件衣物,从而提高学步儿的配合度。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幼儿动作发展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健康领域指导方法与策略.docx
幼儿园小班生活指导策略与方法.docx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与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doc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pptx
幼儿晨间活动指导策略研究方案.pptx
幼儿入园指导策略.docx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策略与方法
网址: 引导学步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7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