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14心本李芸社会心理学文献综述

14心本李芸社会心理学文献综述

当代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产生原因 李芸 教育科学学院 14级心理学本科班 1437140219 【摘 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现象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了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社会文化,个体特质,家庭环境共同决定了女大学生知觉自己体重的方向。并提出了如何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体重知觉观念的相关策略以及当前研究的主要不足。 【关键词】:文献研究 体重 知觉偏差 期望偏差 1 前言 “体重知觉”和“体重知觉偏差”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很少提到,以体重知觉为关键词在知网中搜素国内只有三篇研究出现了该字眼。而心理学研究中对“身体意向“的研究较多,但阅读发现有关身体意向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以女性是否能准确认知自己的体重来区别其是否能正确认知自己的身体意向。同时体重知觉与身体意向又有所区别。周璠和石岩的研究中将“体重知觉”定义为有关体重的身体尺寸知觉,即自己能否依据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尺寸的大小准确知觉其胖瘦状况。“体重知觉偏差”是指个体根据身体尺寸大小知觉的胖瘦状况与其实际胖瘦状况的差距[1]。而“身体意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自我概念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形体、体能等的看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百度百科)。所以,体重知觉只是身体意向体形中的一个研究点,体重知觉属于身体意向的下位概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高速发展,骨感美逐渐成为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将自己体重评价具有肥胖倾向并对自己体重不满[2]。女大学生正处于身体意象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因此对女大学生由于身体意象障碍而产生的瘦身意识与行为的成因进行探索,对帮助她们树立健康正确的身体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3]。据调查,63.37%的女大学生有减肥倾向[4],而只有18.31%的女生体重异常,其中还包括12.45%的偏瘦女生[5]。Haleama 等人的研究发现,体重偏瘦、正常、超重的女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肥行为[6]。这就说明女大学生对自己实际体重的判断出现了问题,即对自己体重的知觉出现了偏差。一些研究发现一些与体重、身体意向和体力活动相关的行为, 如病态的体重控制、进食紊乱的动机和药物减肥行为有关[7],而这些行为极有可能诱发厌食症等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疾病,树立正确的体重知觉至关重要。因此,了解是什么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普遍的体重认知偏差是树立正确体重知觉的第一步。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后发现导致当代大学生产生普遍的体重认知偏差的主要由社会文化,社会比较,个体特质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2 女大学生体重认知偏差产生原因 2.1 社会文化 在Bergstrom(2004)的一项研究中, 男性准确地知觉到女性心中什么是有吸引力的男性体形, 但女性却以为男性希望她们更瘦(实际上男性并非如此) [8]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说,一方面,从整个人类文明史来看,女性一直是男人欣赏的对像。几乎所有的社会,都表现出对男人和女人不同的价值判断: 对男人更强调“内在化的力量” ,即能力和智慧;对女人更注重“外形化的表现” ,即容貌与体形。因此女性相比较而言更关注自己的体像,烦恼也较多 [9]。 另一方面,还有媒体及影视作品对减肥和骨感美的大肆宣传,在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10-16]。一项对视觉媒体的内容分析研究证明,那些代表了现代美女标准的又高又瘦的年轻女性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这些迷人的女性模特的平均体重又比正常的女性体重低20%甚至更多,这使得女性的实际体重与媒体中所宣传的“完美体形”差距越来越大,女性面临的变瘦的压力也不断加强[17]。另一项研究发现,影视作品中,女性的肥胖特征总是与消极的人格特征联系在一起,因此,媒体是瘦既是好的有力传播者(羊晓莹,2006)[18]。当个体内化了媒体宣传的瘦理想后,就会按照媒体所宣传的的体形来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对自己的体形不满,这就产生了体重知觉偏差,认为越瘦越好。 2.2 社会比较 在大多时候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进行社会性评价的绝对标准,人们必须将自己的状态和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才能够对自己的状态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这种将自己的状态和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的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社会比较,该理论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estinger提出。女性为了获得关于自己身体外貌准确的自我评价, 会主动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当这种比较是一种向上比较, 即女性发现自己的身体外貌不如比较对象时, 就会产生包括身体不满意在内的负面身体自我 [ 19]。因此, 社会比较可能是女性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素之一。模型通过媒体、家庭、同伴得到了广泛传播,变瘦的社会压力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普遍深入 [20]。尤其是同伴间在体象、饮食上的比较, 对一个人的节食行为和态度有很大的预料性 [21]。对于母亲、同伴的模仿, 同伴间的竞争和传媒几乎都对个体希望瘦身、节食的想法有显著的影响 [22]。 2.3 个体特质 影响个体体重知觉偏差的因素除了社会文化、社会比较以外,还包括自尊、自我完美主义、依恋类型等个体因素。 当前,受到社会评价与社会比较的影响!女性对自身外表的身体自尊成为了其全部价值感的重要来源。国外研究发现低自尊也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身体的不满,并因此引起与进食障碍有关的瘦身倾向等心理和行为 [23]。也有研究认为形体认知偏差与身体自尊和一般自尊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 那些对自己的身材、外表不满的个体也常常会产生低自尊(高艳红,2007)[24] 。那么到底是个体由于体重知觉偏差导致个体对体重的不满而引起的低自尊还是由于个体的低自尊产生了体重认知偏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自我完美主义倾向高的人体会到更多的体像烦恼。完美主义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与多种心理困扰显著正相关,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期望值较高的青年群体,自我评价及抱负比较高,自尊心也很强,或多或少都有些追求完美 [25]。大学生的自我完美主义倾向会导致他们对自己体像的不满意,从而出现体像烦恼。身体畸形恐惧症者对自己的外表有不切实际的理想或要求,而且往往抱怨想象中或实际上轻微的缺陷,并夸大这些缺陷,倾向于过度强调美丑的吸引力及夸大自身的缺点 [26]。另外,依恋类型与自我身体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对于非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安全型个体的“外表评价”较高[27]。 3 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应对方式 对身体不满意的干预首先可要矫正女性对媒体信息的认知, 告知女性媒体“瘦理想”模特是经过图像软件修饰的, “瘦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通过健康的方式达到[ 28]。媒体人也要意识到其一味的对女性瘦理想身材的宣传与追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育的影响,应该更准确的对待女性身材问题,不要刻意将瘦与美联系在一起。其次,要协助女生改变社会比较的动机,女性可以优秀的模特或同伴意象为榜样, 通过激励而获得减肥和运动的动力, 进而提高身体满意度;当女性主要关注自我满足时, 媒体对女性身体自我的影响是积极的, 因此女性可通过贬低模特的身体外貌(如认为模特是通过整形或化妆而变美丽的)来提高自己的身体自尊, 也可以找出自己与模特的相似点, 通过向上同化比较来提高自己的身体满意度[29]。第三,学校可以组织丰富的运动,树立学生健康美的意识观念。不要一味去追求瘦而采取一些不健康的减肥方式。 4 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研究的不足 在研究方法上,较多使用社会学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使用问卷调查,较少使用心理学方法。这使得得出的研究是宏观和普遍性的,缺乏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解释现象以及个体的心理的变量。并且目前还缺乏专用的体重知觉偏差问卷,无法准确的得知体重知觉偏差的程度。 在内容上,着重研究了女性产生体重知觉偏差的外部原因,比如社会比较、媒体影响等;却很少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出发去了解体重到底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在女性的价值体系中体重的权重如何? 女性如何认识身体吸引力在自我发展、就业机会和择偶选择上的作用?其次,对怎样矫正女生的体重认知偏差的研究也很少,就算有也是一些无法实施的空话,因此,在矫正这方面可以再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2]周璠,石岩. 女大学生体重知觉偏差及探因.心理学报.2014,46(1):1-11. [3] 唐丽燕.大众媒介与女性身体意象--基于女大学生时尚杂志接触与体形认知的研究.硕士论文.2009:1. [4]李毅,吴桐.大学生体像烦恼与恋爱压力———自尊的中介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 14(6): 779~787. [5,10] 王静诗,麻超.大学生体像与认知偏差、期望偏差的关系.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6,26(5):31-34. [6] Haleama, A. S., Carine, V., Ziad, A., et al. Weight Control Behaviors among Overweight, Normal Weight and UnderweightAdolescents in Palestine: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Study of Palestinian Schoolchildre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2010, 43(4): 326-336.转引自:张晓茜,曾天德.2015. [7]黄咏梅.女大学生身体意向、减体重和锻炼行为的关系.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6(6):91-95. [8]陈荔,张力为. 不同方法测量的身体意象与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76-81. [9,25] 李玉环,宋灵青等. 大学生体像烦恼与自我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62-964. [11] 陈红,冯文峰等. 大学生负面身体自我认知加工偏好.心理学报2008, 40(7):809 ~ 818. [12]赵惠亮,周秀芳. 不同类型自我启动下瘦理想图片对胖负面身体自我女性身体满意度的影响.中国校外教育.2015,11:21. [13]范存欣,王惠苏.女大学生减肥行为及其认知现状调查.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4):385-386. [14]石岩,周璠.女性体重控制认知行为失调的三维模型构建.体育科学.2012,9(32):23-30. [15]周璠.山西省高职高专女生体重认知观念调查研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29-31. [16]路红,祁禄.性别、抑郁、自尊与体像评价:关于大学生体像的调查研究.西北师大学报.2004,5(41):98-102. [17]Dittmar,H,Howard,S. Thin-ideal intendization and social comparisons tendency as modcrators of media model’ impact on women’s body focused anxiety.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u,2004,23:768-792.转引自:羊晓莹,陈红.2006. [18]羊晓莹,陈红.大众媒体对女性身体意向的影响.社会心理科学.2006,4(21):51-57. [19]CattarinJA,ThompsonJK,ThomasC,etal.Bodyimage,mood,andtelevisedimagesofattractiveness:Theroleofsocialcomparison.JSocClinPsychol, 2000, 19:220 -239. 转引自:羊晓莹,陈红.2007. [20] 陈红,羊晓莹等.不同年龄段女性负面身体自我状况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8(21):531-534. [21] Huon G., Hayne A., Gunewardene A., et al, .Accounting forDifferences in Dieting Status:Steps in the Refinement of a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1999, 26 (4), 420-433.转引自:肖广兰.2001. [22] 肖广兰. 节食及相关态度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5(15):365-367. [23]雷霖,王建平.北京女大学生瘦身倾向的影响因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3(19):152-155. [24]高红艳,王进.青少年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体育科学.2007,11(27):30-36. [26]BELLINO S,ZIZZA M, PARADISO E,et al.Dysmorphic concern symptoms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s:aclinical investigation in patients seeking cosmetic surgery[J].Psychiary Res,2006,144(1):73-78,转引自:石岩.2007. [26]周丽华,骆伯巍,彭文波,等,初探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社交问题[ J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1): 64-65. [27]陶纯,陈洁盈.女大学生依恋类型与身体意象的相关性研究.心理研究. 2010,3(4):46-51. [28] Jackso n T, hen H .Predicting Chang es in Eating Diso rder Symptom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A 9-Mo nth Pr ospectiveS tudy [J].Journal of Psy cho somatic Research,2008,64(1):87-95.转引自:潘晨璟,蒋霞霞,等.2010. [29]潘晨璟,蒋霞霞,等.西南大学学报.2010.6(32):158-162.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的社会学视角——心理健康社会学综述
健康旅游文献综述 .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的参考文献
女大学生的减肥心理研究文献综述分析.doc
关于“影响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社会因素”的文献综述
基于PubMed的国外产前瑜伽对心理健康作用的系统文献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怎么写
大学生心理健康综述范例6篇
促进糖业发展分析研究文献综述.doc

网址: 14心本李芸社会心理学文献综述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9091.html

所属分类: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