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1、教学目的:
a、 通过舞蹈表演培训使学生认识、了解舞蹈。
b、 使孩子们对舞蹈表演产生浓厚的兴趣,善于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最美丽的一 面。
c、 通过舞蹈特长培训使孩子们的形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孩子们在舞蹈训练中 感受舞蹈的乐趣,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d、 了解我国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国个别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感受舞 台表演使孩子们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 完整、 快乐、 优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识,强调学生在艺术氛围的熏陶 中健康成长。
二、具体教学目标 一~二年级: 1.通过训练使学生身体各部位有一定的灵活与协调能力。 2.跳舞时与音乐协调一致。 3.对事物的动态和舞蹈动作有模仿兴趣,乐于参与自娱性的儿童集体 活动。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知道舞蹈与音乐的姐妹关系。 5.在舞蹈中与他人合作。 6.欣赏舞蹈,能有体态反应,掌握舞蹈风格。 三~四年级: 1. 动作基本准确到位,配合协调,身体各部位可以灵活运用。 2. 跳舞时能情绪投入准确表演掌握不同舞蹈风格。 3.乐于通过舞蹈表达自己情感。 4.集体配合协调默契队形整齐准确 (1)意识到在生活中注意自己体态语言行为美 (2)观赏舞蹈表演,简单了解欣赏舞蹈的文化背景。5,能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三、教学内容
第一阶段:基本内容,舞蹈的基本功训练 。
第二阶段:兴趣培养、分类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
第三阶段:完整舞蹈小组合的学习。
第四阶段:欣赏,创编,表演小舞蹈。
四、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
一年级:勾绷脚 (总2课时) 小孔雀(总5课时)
小鸭子(总5课时)
欣赏课(总2课时)
表演课(总1课时)
复习课(总1课时)
考试(总1课时)
二年级: 勾绷脚(总2课时)
我是小小舞蹈家(总5课时) 大家来照相(总5课时) 欣赏课(总2课时)
表演课(总1课时)
复习课(总1课时)
考试(总1课时)
三年级: 小跳组合(总2课时) 字母歌(总5课时)
吹泡泡(总5课时)
表演课(总1课时)
欣赏课(总1课时)
创编课(总1课时)
复习课(总1课时)
考试(总1课时)
四年级:小跳组合(总2课时) 寻胡隐君(总5课时) 音乐盒(总5节课)
表演课(总1课时)
欣赏课(总1课时)
创编课(总1课时)
复习课(总1课时) 考试(总1课时)
《体育舞蹈》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将体育舞蹈带入校园,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体现个性优化,提升学校的品位,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创造性,让学生的身、心、脑得到全面的锻炼。
2、营造开朗大方、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相结合的完美统一。
3、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
4、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三、教学内容:《快乐健身舞》
四、课时安排:每周开设1节课
五、教学形式:
1、日常课堂教学形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2、校内外资源利用相结合。
3、竞赛与展示相结合。
六、加强校本课程的全面管理
1、本学期聘请专业老师主讲,配班任课老师做好辅助工作。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学习专业老师的上课经验。
5、配班任课老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
6、明确课堂常规,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要做到“三不,三认真”——不迟到,不上没准备的课,不随意调课、代课;认真编写教材、预案,认真检查学生出勤,认真搜集课程资源上好课。
七、完善校本课程的信息支持
1、构建良好的校内沟通模式。
2、做好舞蹈房设施及调配工作。
3、开设学校网站,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4、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本学期行事安排表:
二月份:
1、学习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明确思路。
2、各年级制定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三月份:
1、校本研讨课活动。
2、加强过程研讨,解决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月份:
1、校本活动检查及情况通报。
2、学生考核评价工作。
五月份:
1、校本课程期末考核工作。
六月份:《健身舞》比赛
本学期工作小结。
相关知识
小学体育舞蹈教学计划
2024燃脂舞蹈教学计划收藏
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
2023燃脂舞蹈教学计划(优选5篇).docx
大学体育选项课——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纲要
燃脂舞蹈教学计划
大学体育——体育舞蹈
大学体育(体育舞蹈)
舞蹈学(体育舞蹈 健美操) 专业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意义
网址: 小学体育舞蹈教学计划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8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