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这一从出生到1岁的特殊群体,在出生后的28天内被称为新生儿期。而幼儿,则是指那些1至3岁的孩子。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对其一生的健康都至关重要。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不仅会出现体重减轻、身材矮小的问题,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智力和免疫功能。同时,这一时期的营养过剩,也可能为成年后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因此,合理的营养对婴幼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科学的营养。
01婴幼儿营养需求的重要性
> 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婴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阶段。在此期间, 婴儿的体重和身高会经历显著变化。刚出生时的婴儿平均体重约为3kg,而到了1岁时,体重会迅速增加到约9kg,几乎是出生时的三倍。到了3岁时,体重更是达到出生时的四倍。同时,身高也在不断增长。出生时婴儿的平均身高约为50cm,而到了1岁时,身高可增长至约75cm,即出生时的1.5倍。到了3岁时,身高则达到出生时的两倍,约为100cm。此外,婴儿的大脑也在快速发育。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婴儿的脑重量会迅速增加至出生时的两倍。到了1岁时,脑重可达到0.9~1kg,接近成人脑重的三分之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生后的前6个月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充分说明 婴幼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第一个高峰阶段。
此外,幼儿期的孩子开始展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和个性特征。他们能够独立行走,活动量大幅增加,智力、感知、心理和语言能力也在迅速发展。这些变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消化系统的特点
婴幼儿期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功能相对较弱。 婴儿的口腔和胃肠黏膜十分柔嫩,且血管丰富,因此食物的温度和硬度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刺激或损伤。此外,婴儿期的胃容量仅为30~50ml,随着成长,幼儿期的胃容量增至300~500ml。在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萌出乳牙,但到2岁时才能出齐20颗乳牙,因此他们的咀嚼能力相对较弱。同时,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吞咽功能也可能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02营养供给的要素
> 能量供给的重要性
适宜的能量供应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他们的 能量消耗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基础代谢是婴幼儿能量消耗的大头,约占50%~60%;其次,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也是独特的,与生长速度紧密相关。在0-1岁阶段,婴儿的生长发育消耗能量占总能量的30%-50%,而1-3岁的幼儿则占15%-16%。若能量供应不足,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此外,婴幼儿的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以及排泄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为了确保婴幼儿获得足够的能量,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相应的每日推荐摄入量(RNI)。
> 蛋白质的重要性
婴幼儿阶段是儿童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充足且优质的蛋白质来满足其氨基酸的需求。除了成人必需的8种氨基酸外,组氨酸也是婴儿成长所不可或缺的。同时,足够的非必需氨基酸对于蛋白质的合成也至关重要。 若婴幼儿喂养不当,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以及体重的增长、肌肉的弹性、免疫系统的功能,甚至可能出现贫血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等严重后果。
> 脂肪的不可或缺性
脂肪在婴幼儿营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能量和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人乳与牛乳中的脂肪能充分满足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尤其是人乳脂肪,其结构易于婴儿消化吸收。若婴幼儿缺乏必需脂肪酸,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或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等问题。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相应的推荐摄入量,以确保婴幼儿从脂肪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对于0~6个月的婴儿,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8%;7~12个月为40%;而1~3岁的儿童则维持在35%。
> 碳水化合物的选择
碳水化合物是产热的主要营养素。由于婴儿在出生时缺乏淀粉酶,因此建议在3至4个月后逐渐添加淀粉类辅食。在为婴幼儿选择碳水化合物时,应适量并选择适当的种类,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为了 预防龋齿,应避免养成婴幼儿对甜食的偏好。中国营养学会建议,1至3岁的儿童每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摄入应占总能量的50%至65%,且不添加糖分。
> 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
(1) 钙:新生儿体内的钙含量占其体重的0.8%,随着成长至成人,这一比例会增至1.5%,揭示了生长过程中对钙的巨大需求。钙质主要沉积在骨骼和牙齿中。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缺钙症状。根据我国推荐,不同年龄段婴儿的每日钙摄入量有所不同:0至6个月的婴儿为200毫克,7至12个月的婴儿为250毫克,而1至4岁的儿童则介于600至800毫克之间。
(2) 铁:新生儿体内会预先储存铁质,特别是在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月,储存量达到最高。然而,由于母乳中的铁含量相对较低,因此4个月后的婴儿应开始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这一建议甚至提前到3个月。动物性食物如肝脏和蛋黄是铁的优质来源。缺铁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进而影响儿童的智力、认知和行为发展,以及降低抵抗力。我国对婴儿及各年龄组儿童的每日铁摄入量有明确推荐:0至6个月的婴儿为0.3毫克,7至12个月的婴儿为10毫克,而1至4岁的儿童则为9至10毫克。
(3) 锌:婴儿体内没有预先储存的锌,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取。母乳中的锌含量和利用率优于牛奶,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通常不会缺锌。富含锌的食物包括海产品、肉类、禽类和麦胚等。缺锌的婴幼儿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生长迟缓、认知和行为问题,以及味觉异常或异食癖。我国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每日锌摄入量也有具体建议:0至6个月的婴儿为2毫克,7至12个月的婴儿为3.5毫克,而1至4岁的儿童则为4至5.5毫克。
> 维生素的补充
对于婴幼儿而言, 维生素的补充至关重要。除了母乳中含有的维生素外,日常饮食中还需特别关注维生素A、D、C和叶酸的摄入。这些维生素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缺乏维生素A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眼干燥症、夜盲症及免疫功能下降。而维生素D的缺乏则与佝偻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此外,维生素B的不足可能引发婴儿脚气病,维生素C的缺乏则可能导致坏血病,叶酸缺乏则会引起巨幼细胞贫血。对于早产儿而言,由于产前维生素K储备不足,且出生后肠道对维生素K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以确保健康成长。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精准营养干预,守护婴幼儿健康成长——婴幼儿营养分析仪助力科学喂养
婴幼儿辅食全解析:科学喂养,健康成长
婴幼儿营养:健康成长的基石
新版婴幼儿喂养指南:科学评估与营养供给
婴幼儿饮食营养与健康
婴幼儿营养与健康成长:科学喂养指南
《婴幼儿营养与健康》课件
婴幼儿成长阶段全解析
《婴幼儿营养喂哺与健康成长》课程标准.docx
携手为儿童,营养又健康——《2023年四川婴幼儿家长营养健康素养白皮书》正式发布
网址: 婴幼儿营养供给与健康成长要素解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0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