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探索过,精神疾病的深层次原因,可能隐藏在日常饮食之中?
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帕尔默(Christopher Palmer)博士,近日揭开了令人震撼的一角:我们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竟可能是左右大脑健康的关键因素。
帕尔默博士通过革命性的生酮饮食疗法,成功治愈了众多患者的重度精神障碍,并帮助自己摆脱了多年的精神疾病。他深入研究发现,线粒体——大脑中的“发动机”,在精神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精神疾病。而生酮饮食,以其低碳水化合物的特性,能够显著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进而提升情绪和精神状态。
帕尔默博士的亲身经历也充满了转折与启示。他从小便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在哈佛医学院时期又被诊断出代谢紊乱。然而,通过尝试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他在短短三个月内便摆脱了代谢综合征,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情绪、精力、注意力和睡眠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意外收获促使他将低碳水饮食疗法应用于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帕尔默博士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成功治愈了许多情绪障碍与重度精神病等难治性病例,甚至使一些患者无需再服用精神控制药物。生酮饮食作为一种有临床证据支持的癫痫治疗方法,对使用多种药物甚至手术都无法控制的癫痫发作也显示出显著效果。帕尔默博士在精神病学临床治疗中的创新实践表明,这种饮食方案对大脑代谢具有深远影响,能够纠正精神障碍患者的代谢异常。
2022年11月,帕尔默博士的著作《大脑能量》问世,这本书成为精神障碍治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在书中,他明确提出精神障碍实质上是大脑的代谢障碍,并提供了大量证据将精神疾病与代谢相关疾病相联系,如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疼痛障碍、肥胖症、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
通过深入研究,帕尔默博士揭示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对线粒体的危害,而低碳水方案和生酮饮食则能有效改善情绪障碍与重度精神病的症状。这背后的科学机制和理论主要包括线粒体功能与能量代谢。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着细胞的能量代谢。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血糖波动和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可能引发线粒体功能障碍,影响能量的有效产生。此外,线粒体还参与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炎症反应的开启和关闭,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因此,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可以有效纠正精神障碍患者的代谢异常,提升治疗效果。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挑战。这种障碍不仅扰乱能量代谢,还可能导致氧化应激的加剧和线粒体DNA的突变,进而损害神经细胞的功能和生存能力。神经细胞因能量供应不足而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影响大脑的整体功能,引发认知功能下降、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等精神症状。
帕尔默博士的研究进一步揭示,线粒体DNA的突变可能增加个体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这一发现不仅涉及遗传因素,还揭示了环境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深入理解线粒体DNA突变的机理,对于揭示精神疾病的遗传基础至关重要。
此外,线粒体功能障碍常伴随着氧化应激水平的上升,这对神经细胞构成威胁。氧化应激是许多精神疾病的共同特征,而减少氧化应激成为保护神经细胞的关键。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加剧体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因为高血糖状态会促进自由基和其他有害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损害细胞和线粒体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生酮饮食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促使身体以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进而产生酮体如β-羟丁酸。这些酮体不仅高效提供能量,还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同时,酮体对大脑的直接保护作用也有助于改善神经元的健康和功能。
另一方面,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生酮饮食可能通过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来改善情绪。谷氨酸和GABA等神经递质的平衡受到饮食的调节,这可能是这些饮食方式在情绪障碍和重度精神病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一个机制。此外,线粒体在神经递质的产生和调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关键神经递质。同时,线粒体也参与皮质醇、雌激素、睾酮和孕酮等重要激素的生成和调节。
近日,有美国媒体专访了帕尔默博士,深入探讨了生酮饮食在情绪障碍与重度精神病治疗中的最新应用和进展。
记者:是什么启发了您去探索精神疾病与代谢疾病之间的联系,并进而在这个研究领域展开工作?
帕尔默博士:我的研究之旅始于大约20年前的一次个人经历。自幼便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到20多岁时,在哈佛大学担任住院医生时,我又被诊断出患有代谢紊乱。那时,我的医生建议我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治疗,但尝试了多年,效果并不明显。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出现了糖尿病前期的症状,胆固醇脂质水平也令人担忧。
在寻求新的治疗方法的路上,我尝试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最终转向了生酮饮食——一种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饮食方案。令我惊喜的是,仅仅三个月,我便成功摆脱了代谢综合征的困扰。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的情绪、精力、注意力和睡眠质量都在显著提升。这种转变让我和我的家人朋友都深受鼓舞,他们也纷纷效仿,体验到了同样的好处。
几年后,我开始将这种饮食疗法应用于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人格障碍和焦虑症患者的治疗中。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些患者的病情有了显著的改善。尽管当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还备受争议,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这一发现。
2016年,我在《大脑能量》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一个案例。这位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分裂情感性障碍的患者,曾尝试过17种不同的药物,但都未能有效控制其幻觉或妄想症状。在建议他尝试生酮饮食后,他不仅成功减掉了大量体重,更在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我意识到,这种饮食疗法可能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从那时起,我便致力于推广这种治疗方法,并已经成功帮助了许多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患者缓解病情,甚至有些患者可以完全摆脱精神药物的依赖。
这就是我决定采用生酮饮食治疗精神疾病的原因。那么,为何精神分裂症可以通过生酮饮食得到缓解呢?尽管我们尚未看到患者能够完全停止服用药物,但生酮饮食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这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生酮饮食在治疗精神分裂症、躁郁症以及其他严重疾病方面的潜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在治疗癫痫方面已经积累了100年的科学经验,详细探讨了生酮饮食对大脑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有效阻止癫痫发作。这一发现让我进一步联想到,饮食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记者:您能否从非医学的角度解释一下代谢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帕尔默博士:传统上,我们往往将代谢性健康障碍局限于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范畴。然而,营养精神病学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表明,饮食选择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在《大脑能量》一书中,我指出过去200年来临床、流行病学、神经科学、遗传学和代谢研究的一致性。这些研究显示,糖尿病与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严重精神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深入探索,我们揭示了精神障碍患者大脑和身体的代谢异常。
简而言之,新陈代谢涉及细胞内能量的产生、食物转化为能量或细胞生长维持的过程,以及有效管理这些过程产生的废物。能量、组成部分和废物管理共同构成了新陈代谢的全貌。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物体的基石。一旦新陈代谢出现问题,细胞的生长或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在我看来,新陈代谢是医生了解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障碍的关键途径。
除了饮食,大脑能量方法还涵盖了其他多个方面。我的研究融合了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来解释和治疗精神疾病。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我也考虑到了锻炼、睡眠,并鼓励年轻人远离电子屏幕,多与人交流。
当被问及如何鼓励人们采取并坚持行为改变时,我指出,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来说,他们往往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并希望摆脱症状的折磨。这些患者非常愿意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即使只是短暂的缓解。
我治疗的患者在坚持节食一个月后,病情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然而,一旦他们停止节食,症状就会重新出现。虽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治疗前相似,但对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因为他们已经体验到了缓解的喜悦,现在却又不得不重新面对痛苦。
当前,青少年严重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这并非偶然。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超重、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攀升,这无疑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我深感预防策略的重要性。以青少年为例,他们的高胰岛素抵抗水平使得他们在24岁时患精神病的几率增加了五倍,这无疑增加了他们患上精神分裂症或躁郁症的风险。我渴望看到的是,在与年轻人合作的项目中,我们能在诊断之前就采取行动——通过测量青少年的胰岛素抵抗,并采用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策略来帮助他们。
然而,我意识到,尽管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些干预措施有益,但真正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却面临诸多挑战。与药物试验相比,即使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佳,饮食和锻炼治疗心理健康的推广也显得困难重重。毕竟,药物试验的回报周期短,药厂有动力投入巨额广告宣传,而饮食和锻炼治疗则缺乏这样的市场动力。
但我坚信,提高公众对此类治疗的认知至关重要。这也是我撰写《大脑能量》这本书的初衷。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饮食和锻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期待着,当足够多的人阅读并理解这本书时,他们能采取行动,为他们的孩子或亲人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哈佛大学惊人发现:睡眠时间与寿命有大关系!难怪这些人那么长寿
复旦大学联合哈佛大学揭示预防慢性疾病的最佳饮食模式
新研究揭示饮食与倦怠之间的惊人联系
哈佛家庭医学全书(上册)
哈佛大学惊人发现:晚上睡多久,决定了你能活多久
Science:哈佛大学揭示大脑中负责社交互动的神经元
哈佛医学院推荐:史上最健康减肥食谱
哈佛大学全面揭示最佳促健康长寿饮食,让你活得更长更健康
40%的人疫情期间变胖?哈佛医学院支招
网红“哈佛蔬菜汤”能抗癌还能减肥?专家揭秘真相!
网址: 哈佛医学院专家揭示:饮食与精神健康的惊人联系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