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体重变化、体质指数(BMI)、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具体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干预措施。

体重变化:体重下降10%~20%(3~6个月内非自愿下降)。 1.BMI:17~18.4 kg/m²(成人),儿童需结合年龄别体重或身高别体重评估。 2.血清白蛋白:30~35 g/L(正常参考值为35~50 g/L)。 3.其他指标:可能存在轻度肌肉减少、疲劳,但日常活动能力基本正常。 4.体重变化:体重下降20%~30%,或短期内(1~3个月)快速下降。 1.BMI:16~16.9 kg/m²(成人),儿童需结合生长曲线评估。 2.血清白蛋白:25~29 g/L,可能伴随前白蛋白(PA)下降至10~15 mg/dL。 3.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计数

800~1200/μL(正常为1200~4000/μL)。 4.临床表现:明显肌肉萎缩

、乏力,活动能力受限,伤口愈合延迟。 5.体重变化:体重下降超过30%,或短期内(1个月内)急剧下降。 1.BMI:<16 kg/m²(成人),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停滞或严重发育迟缓。 2.血清白蛋白:<25 g/L,前白蛋白(PA)<10 mg/dL。 3.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计数<800/μL,易合并感染、压疮

等并发症。 4.临床表现:极度消瘦、水肿(低蛋白血症

)、器官功能衰竭风险高,需紧急干预。 5.综合评估:需结合膳食摄入、疾病状态(如肿瘤

、慢性病

)、代谢需求等综合分析。 1.动态监测:短期内指标变化比单次检测更有意义,例如体重连续下降或白蛋白持续降低。 2.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术后患者需调整标准,如老年人BMI标准可适当放宽。 3.临床判断:部分患者虽指标未达重度,但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时需按高危处理。 4.实验室检查:除白蛋白

、前白蛋白外,可检测C反应蛋白(CRP)判断炎症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体成分分析:通过生物电阻抗(BIA)或DEXA扫描评估肌肉量和脂肪储备。 功能评估:握力测试、步速测量等反映肌肉功能,补充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通过三级诊断标准,可针对性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如轻度以膳食调整为主,中重度需联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并优先纠正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

相关知识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怎么检查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怎样可以快速补充营养?
特医食品小知识:营养不良分型及诊断标准✅
成人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与应用
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ESPEN 2015:营养不良诊断指南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检查,营养不良如何诊断
营养不良鉴别诊断
肥胖诊断标准
抑郁症诊断三大标准

网址: 营养不良三级诊断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