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度营养不良诊断指标

中度营养不良诊断指标

中度营养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体重变化、BMI(体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及身体组成评估等综合判断。重点指标包括体重较标准下降10%-20%、BMI介于16-17.9 kg/m²(成人)、血清白蛋白30-35 g/L,以及伴随疲劳、肌肉萎缩、免疫力下降等表现。

体重下降比例: 1.

体重低于标准体重(根据身高、年龄、性别计算)的10%-20%属于中度营养不良。例如,标准体重60 kg的人,体重降至54-48 kg可能提示中度营养不良。

BMI范围: 2.

成人BMI正常值为18.5-24.9 kg/m²,BMI 16-17.9 kg/m²为中度营养不良;儿童需参考年龄别BMI曲线,低于同年龄标准值的10%-20%。

蛋白质水平: 1.血清白蛋白:30-35 g/L(正常值35-50 g/L); 前白蛋白:10-15 mg/dL(正常值15-30 mg/dL),敏感反映短期营养状态。 其他指标: 2.

淋巴细胞计数<1500/μL(正常1500-4000/μL),提示免疫力下降;血常规

可能显示贫血

(血红蛋白降低)。

肌肉与脂肪消耗: 1.皮下脂肪减少:腹部、手臂、臀部脂肪变薄,皮肤皱褶厚度测量值低于正常; 肌肉萎缩

:上肢或下肢肌肉体积缩小,握力下降。 全身症状: 2.持续疲劳、活动耐力下降; 伤口愈合延迟、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

); 儿童可能出现生长迟缓

、学习能力下降。膳食摄入调查: 1.

连续3-7天记录饮食,若热量摄入<每日需求的70%(成人约<1400-1600 kcal),蛋白质摄入<0.8 g/kg,可能加重营养不良

身体组成分析: 2.

生物电阻抗(BIA)或双能X线吸收法(DXA)显示肌肉量显著减少,体脂率异常降低。

儿童与青少年: 1.

需结合年龄别身高、体重曲线,若身高增长停滞或体重增长缓慢超过3个月,需警惕营养不良。

老年人: 2.

因肌肉流失(少肌症)与慢性病

影响,需额外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如步行速度、握力)。

初步筛查: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如NRS-2002评分≥3分); 1.临床确认:结合血液检查、人体测量及症状; 2.病因排查:排除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感染、肿瘤

等潜在疾病。3.

提示:诊断需由医生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单一指标异常不足以确诊。早期干预(如调整饮食、补充营养素)可有效逆转营养不良状态。

相关知识

ESPEN 2015:营养不良诊断指南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怎么检查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怎样可以快速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检查,营养不良如何诊断
成人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与应用
营养不良鉴别诊断
特医食品小知识:营养不良分型及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性消瘦鉴别诊断
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分度标准是什么

网址: 中度营养不良诊断指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