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的分级诊断标准基于体重变化、BMI、肌肉与脂肪消耗及生化指标,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具体评估需结合临床表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以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体重变化1.轻度:3个月内体重下降5%-10%。 中度:3个月内体重下降10%-15%。 重度:3个月内体重下降>15%或持续下降超过6个月。 BMI(身体质量指数)2.轻度:BMI 17-18.4 kg/m²(成人);儿童参考年龄别BMI曲线。 中度:BMI 16-16.9 kg/m²。 重度:BMI<16 kg/m²或出现明显器官功能损害。 皮下脂肪与肌肉消耗3.轻度:轻微面部脂肪减少,肌肉轻度松弛。 中度:肋骨、肩胛骨突出,四肢肌肉萎缩。 重度:骨骼轮廓明显,皮肤松弛,严重肌肉萎缩

。 生化指标4.白蛋白:轻度(30-35 g/L),中度(25-29 g/L),重度(<25 g/L)。 前白蛋白:轻度(15-20 mg/dL),中度(10-14 mg/dL),重度(<10 mg/dL)。 淋巴细胞计数

:轻度(1200-1500/μL),中度(800-1200/μL),重度(<800/μL)。 病史采集1.饮食习惯、慢性疾病(如肿瘤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使用史。 体重变化趋势及伴随症状(乏力、水肿、伤口愈合延迟)。 人体测量2.三头肌皮褶厚度:反映脂肪储备,正常男性8.3mm,女性15.3mm。 上臂围:成人<22.5cm提示营养不良

。 功能评估3.握力测试、步行速度等反映肌肉功能。 儿童需评估生长曲线、发育迟缓

或认知障碍。 初步筛查1.

使用工具如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或MUST(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

综合评估2.结合体重、BMI、饮食摄入、疾病状态等。 儿童需考虑年龄、身高别体重(WAZ)、身高别年龄(HAZ)等指标。 确定病因3.区分单纯性营养不良(摄入不足)与继发性(吸收障碍、代谢异常)。 轻度: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与热量摄入。 中度:口服营养补充剂,监测生化指标。 重度: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原发病,预防并发症(感染

、电解质紊乱

)。

通过多维度评估与分级,可针对性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风险。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

患者需长期随访,确保营养干预有效性。

相关知识

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特医食品小知识:营养不良分型及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怎么检查诊断标准 营养不良怎样可以快速补充营养?
成人患者营养不良诊断与应用
ESPEN 2015:营养不良诊断指南
儿童营养不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分度标准是什么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检查,营养不良如何诊断
营养不良鉴别诊断
肥胖诊断标准

网址: 营养不良分级诊断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