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肥胖,体重是大家首先想到的判断指标。然而,如何科学地判断一个人的体重是否正常?哪些指标又能真实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呢?
如何定义肥胖和超重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
一个常用的评估标准是体质量指数(BMI),可使用体重(单位为千克)除以身高(单位为米)的平方来计算。
根据BMI的数值,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划分:正常范围为18.5~23.9,24.0~27.9属于超重;大于等于28则被视为肥胖。
此外,腰围、腰臀比、腰高比、体脂率和内脏脂肪面积等,也是常见的健康评估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以下表格展示了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
不同标准,关注点不同
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体重和体形不只是穿衣服好看不好看的问题,还和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BMI作为一种简单的评估工具,能够提供对体重状况的初步判断,但它有时候也会“不靠谱”。
BMI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准确反映身体的组成和脂肪的分布情况。比如,有些人肌肉较多,BMI值较高,但实际上并不是肥胖。而某些体脂肪比例较高的人,即便BMI显示在正常范围内,仍然可能面临较大的健康风险。
此外,腰围的增加通常意味着腹部脂肪的堆积。腰围、腰臀比和腰高比是评估腹部脂肪的重要指标。
例如,有的人并不觉得自己胖,但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腰围超标,这才意识到是肚子上的脂肪过多。过多的腹部脂肪,就像人体内的“定时炸弹”,会大大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体脂率是指体内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它是评估超重和肥胖更精确的指标。与BMI相比,体脂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体内脂肪的水平。有人为了健身,专门去测量体脂率,结果发现尽管自己的体重并不重,但体脂率偏高。其实,这样的瘦属于“假瘦”。
内脏脂肪面积是指积聚在腹部器官周围的脂肪。若内脏脂肪面积超出正常范围,这些脂肪会释放炎症因子,导致身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内脏脂肪过多,不仅可能引发脂肪肝、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还会增加心脏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来源:健康中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相关知识
别让体重秤“欺骗”了你
减肥“欺骗餐”,到底欺骗了谁?
【健康科普】减肥“欺骗餐”,到底欺骗了谁?
别被体重秤“欺骗”!如何科学看待体重变化?
减轻了体重就是减肥吗?别让人体秤骗了你
欺骗餐,到底欺骗了谁?
欺骗餐=欺骗惨?为什么我不建议你吃欺骗餐!减肥失败的原因
减肥期需偶尔吃高热量食物 “欺骗餐”欺骗了谁?
减重进入平台期, “欺骗餐”有用吗?
不要被人体秤欺骗,这些状况也代表你瘦了
网址: 别让体重秤“欺骗”了你 是否肥胖要看这些指标→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