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山大“齊魯醫行”實踐隊奔赴雪域高原,醫者仁心書寫家國情懷

山大“齊魯醫行”實踐隊奔赴雪域高原,醫者仁心書寫家國情懷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一臨床學院)收到一面特殊的錦旗,紅底上“醫者仁心暖雪域,魯藏情深譜新篇”的金色字跡,流淌著來自祖國邊疆的暖流。這是西藏自治區米林市羌納鎮送給山東大學“齊魯醫行”實踐隊最珍貴的禮物,更是3000米海拔之上,生命與生命最美的相遇。

8月5日,午后的羌納鎮西嘎門巴村,飄蕩著酥油茶的醇香。78歲的門巴族老人次仁曲珍緊握著山東大學“齊魯醫行”實踐隊隊員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反復說著:“扎西德勒,醫生來了!”在海拔3000米的村寨裡,村民自發獻上潔白哈達與自家栽種的李子,用最質朴的方式迎接這支跨越3500公裡而來的醫療團隊。盡管高原反應讓隊員們胸悶乏力、頭痛不適,但看到藏族同胞,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眼科診台前,格桑阿媽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反復說著“突及其(謝謝)”﹔兒外科醫生半跪在地上,為孩子們檢查脊柱發育情況﹔內科診台前排起長隊,醫生們耐心地為每位患者詳細解釋。夕陽西下時,累計接診300多名群眾的隊員們早已累得滿頭大汗,心中卻充滿了溫情和感動。

6天,9000公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邊疆地區,“齊魯醫行”社會實踐隊一行13人在雪域高原寫下生命的注腳。他們的足跡覆蓋4地7個點位,先后建立3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開展6場健康義診和科普宣教,服務藏區群眾近1500人次。團隊探索形成“據點扎根—分層服務—能力共建”的長期醫療幫扶模式:依托社會實踐基地構建穩定服務網絡,發揮國家隊醫院專業優勢,針對藏區群眾、邊防官兵、國家重大工程一線等不同群體的需求,分層開展義診巡診與健康科普,同時結合“臨床帶教+手術示范+病例研討+科研交流”路徑,培養能夠扎根本地的醫療力量,探索建立常態化幫扶交流機制。“齊魯醫行”實踐隊將流動醫療轉化為常態化人才技術支持,把健康理念送進高原、長效機制留在基層。團隊思政老師魏廷義向學生隊員們講述本次活動的意義:“一次義診,或許能解眼前之疾,而留在高原的能力,就像種下的種子,能在雪山腳下生根發芽,守護這裡的四季與歲月。”

短期義診:多點並重,健康服務惠及各行各業

從鄉村到工程一線,從醫院到邊防軍營,“齊魯醫行”社會實踐隊先后在米林市西嘎門巴村、波密縣通麥鎮、墨竹工卡縣開展健康義診,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群眾家門口。實踐隊與當地醫療系統的骨干醫師密切合作,設立眼科、骨科、兒科、內科等多學科診療台,並創新開設減重門診和藏醫針灸、棍療展區,為藏民們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實現“現代醫學+藏醫藥”融合,讓群眾足不出村享受三甲醫院診療服務。骨科副主任醫師王連雷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制定微創手術方案,兒內科副主任醫師李萌結合當地兒童常見呼吸道與心血管系統疾病,現場為患兒進行體格檢查與康復訓練指導並教授家長高原氣候下的日常健康管理方法,眼科副主任醫師王家偉為多名白內障患者提供一對一診療,兒外科碩士研究生亓越、孫玉強為兒童進行脊柱側彎篩查……而在邊防軍營,戰士們列隊等候義診,迷彩與白衣交織成一幅守護邊疆與守護健康的畫面﹔在通麥項目部,工程一線人員集中接受健康檢查與咨詢,醫護與建設者的互助情誼在高原陽光下熠熠生輝。

健康科普:寓教於樂,護脊筑基攜手醫技共進

拉薩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3600米,長期低氧和強紫外線輻射對青少年骨骼發育影響較大。實踐隊面向兒童群體開展生動直觀的宣教活動,隊員們結合脊柱結構模型與真實案例,講解正確坐姿、書包負重比例等護脊要點,並現場示范易學易行的“護脊操”。孩子們在操場上跟隨隊員動作進行練習,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基礎的脊柱保健方法,也增強了主動保護脊柱健康的意識。此外,團隊還面向基層醫療人員開展系統化健康培訓。在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博士研究生王騰凱、張雨欣分別以《科學減重與高原膳食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治》為題,結合高原氣候特點與當地生活習慣,通過病例分析、數據解讀和互動問答,向一線醫護人員傳授可直接應用於臨床的診療策略和健康管理方法。當地醫生旦增卓瑪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筆記:“內地專家的病例分析很實用,對我們調整治療方案很有啟發。”

長期合作:建立基地,夯實雪域高原醫療力量

活動期間,社會實踐隊先后在米林市人民醫院、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西藏大學附屬阜康醫院挂牌成立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確立“技術幫扶+人才培養”模式,推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在西藏大學附屬阜康醫院和墨竹工卡縣人民醫院,實踐隊與當地醫務人員開展了多層次的醫療交流與指導。團隊成員參與兒科、骨科等科室的教學查房,針對典型病例展開詳細分析﹔組織疑難病例討論,聚焦高原地區疾病特點提出診治建議﹔在骨科、普外科等手術室,專家進行手術指導,示范操作要點。團隊成員還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高原病診療、脊柱手術、兒童罕見病管理等實戰化指導,將先進理念與操作要點傳遞到臨床一線,增強西藏本土醫療力量。

立德樹人:學思踐悟,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從高原醫院到鄉村,從義診現場到紅色課堂,團隊始終將思政教育與醫療服務相融合,用腳步丈量邊疆,以行動踐行“博施濟眾、廣智求真”的齊魯醫學精神,把青春與擔當鐫刻在祖國的高原邊陲,為民族團結與健康西藏建設注入了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在通麥工程一線,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副院長許振浩教授以《堅持四個面向,在服務國家需求中鍛煉成長》為題,為隊員們講授高原黨課,分享攻克工程“卡脖子”技術的親身經歷,詮釋“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真諦﹔在波密縣“十英雄紀念碑”前,師生們集體敬獻花束,緬懷為西藏交通事業建設英勇犧牲的烈士﹔在軍營走訪中,隊員們深切感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將信念與責任深植於心。

錦旗迎風舒展,魯藏故事方新。本次“齊魯醫行”社會實踐活動是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山大師生在深入基層、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展現了山大使命、青春擔當,為中國式現代化新西藏建設注入激揚的青春動能。正如實踐隊員日記中所寫:“最動人的醫術,是掌心傳遞的溫度﹔最珍貴的青春,是腳下丈量的土地。”當齊魯醫學的種子在雪域生根,當格桑花與泰山鬆在風中對話,我們相信,真正的醫者仁心,定能跨越萬水千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飛機穿越雲層時,舷窗上的哈達輕輕飄動。隊員們望著漸漸遠去的雪山,突然明白,那些被點亮的眼眸,終將成為雪域不滅的星光。(魏廷義)

(責編:公雪、邢曼華)

相关知识

山大“齊魯醫行”實踐隊奔赴雪域高原,醫者仁心書寫家國情懷
電子書〉好孕,做自己:從懷孕到生產,烏烏醫師寫給你的快樂孕期指南
踐行體醫融合助力健康中國 中華運動康復教育學院正式成立
好醫生集團:助力健康中國行動,共築基層醫療新篇
中國發佈丨佈局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 “十四五”時期我國這樣加強
中醫藥使用的湖北實踐:良方+良法=良效
《1分鐘漫畫》:小小漫畫書 防疫作用大
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
中醫藥使用的湖北咸寧實踐:良方+良法=良效
聯合發布二〇二四年“最美醫生”

网址: 山大“齊魯醫行”實踐隊奔赴雪域高原,醫者仁心書寫家國情懷 https://m.trfsz.com/newsview1699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