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天天来,更健康”,上海建家门口的残疾人专属运动空间

“天天来,更健康”,上海建家门口的残疾人专属运动空间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一大早,72岁的王阿姨就来到位于长华路450号的徐汇区华泾镇残疾人康健苑。首届徐汇区“123,动起来”残疾人趣味运动会正在这里举行。王阿姨告诉记者,“我基本上每天来两次,今天这里特别热闹。”

20年前,一场车祸让王阿姨丧失劳动能力,右侧脑部受损伤,经过多次手术,现在左侧下肢仍活动不便。“我以前骑自行车可以骑到外滩,现在已经骑不上车了。”日常,王阿姨都在小区里走路活动。今年6月,华泾镇残疾人康健苑正式运营,让她看到了新的希望,“我每年要到医院高压氧舱吸氧,现在家门口有适合我的运动康复,而且免费开放,我当然天天来,我也希望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王阿姨通过运动康复,不但活络了腿脚,还有周边邻居聚在一起聊聊天, 心情也特别愉快。

原本预计20多人的活动,一下来了60多人。残疾人参与者和他们的亲友在门口测温后有序入场。在亲友的鼓励和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与者通过使用康健苑内的运动康复器材,完成了有氧训练、马步律动、等速肌力训练和趣味夹乒乓球等项目。活动主办方还请来了有着多年运动康复从业经验的营养师,为大家进行健康知识讲座,普及膳食搭配、疾病预防、营养补充等知识,解答残疾人和家属的问题,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教授残疾人科学的养生方法。

康健苑负责人赵玉莲正忙着组织趣味运动,居民乔月明和姜杏英送来了锦旗。“热情服务,乐于助人”,锦旗上的几个字是大家对赵玉莲工作最由衷的评价。乔月明说:“到康健苑来健身,让我们老年人也赶了回健身房锻炼的时髦,有专业指导,对老年人也特别耐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专门针对残疾人运动康复的“白杏康健”项目,开创了在社区为残疾人打造运动康复空间的先河。“白杏”也是“百姓”的谐音,传递“平等参与、共享健康”的理念,让残疾百姓人人享有专业的康复健身服务。到康健苑的每位残疾人,可以获得身体功能评估、运动方案定制、器械康复指导、作业治疗训练、健康知识讲座、趣味活动等服务内容。

上海白杏康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亮告诉记者,残疾人康健苑目前在上海有3家,分别位于徐汇区华泾镇、康健街道和杨浦区殷行街道。康健苑内配备了残疾人专用运动设备,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拉伸、放松、有氧等运动,帮助残疾人日常锻炼,恢复身体机能。“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运动能帮助他们预防一些并发症、改善功能、减缓疾病进程,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行为能力和生活品质。”

王亮介绍了殷行街道残疾人康健苑的一个案例:因中风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且产生自闭的张阿姨,通过两年的康复锻炼,如今她已经不再依靠轮椅拐杖,能够自行在跑步机上行走20多分钟,重新回归生活。

运动对残疾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天,残疾人趣味运动会同时在康健街道残疾人康健苑举行。据悉,目前徐汇区有残疾人2.5万余人,其中肢体残疾有9000余人。从2018年开始,区残联每年举办残疾人体育节,引导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区残联、社区街道积极探索联合社会力量,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更便捷的条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栏目主编:陈华

本文作者:秦东颖

文字编辑:秦东颖

题图来源:余晨洁

相关知识

上海推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老年人有了家门口的专属健身房
草莓家医生团来家访,上家门,见家人,为残疾人家庭送上健康服务
@杨浦阿姨爷叔,“家门口”的长者专属健身房,等你来体验→
150+名残疾儿童,有了专属“口腔健康档案”
深圳首个残疾人“专属健身房”向全市残障者免费开放
杨浦这个驿站“嵌入”社区,让千名残障人士在“家门口”实现运动康复
体育搭台 残健共融——家门口有了残障人群健身康复点
“家门口”的运动健康中心,鄞州+2!
老年人有了专属健身房!福建省首家长者运动健康之家落户厦门
家门口的科学健身,宁波新增三家“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网址: “天天来,更健康”,上海建家门口的残疾人专属运动空间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2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