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背景技术:

1、现阶段医疗资源有限,基层医疗机构尚不普及,在农村、社区以及家庭,缺乏基本的疾病诊断设备和医学检验师,无法满足患者对血常规、尿常规等项目的检测需求,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和慢性疾病随访治疗。

2、举例来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上述困难使我们在应对传染病疫情的过程中耗费了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其中最明显的是,由于绝大部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不够了解,仅从抗原自测中了解是否已感染新冠病毒,而忽视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而导致两类非正常现象的发生。一类是轻症患者出于恐慌心理前往二级、三级医院问诊,导致医疗资源挤兑,影响其他患者正常就医;另一类是重症患者或自身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感染后,出于侥幸心理等原因而不愿去医院就医,或者低估疾病影响而继续劳动,错过了最佳诊治时间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3、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群体急需一种健康检测系统,尤其是能够让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足够认知的自测系统。这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先天体质较差伴有营养不良的小孩、基础疾病患者、缺乏基本医疗常识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以及养老院福利院居民等。

4、用户有了解自身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基因水平的需求,但是目前市场上仅有能单独检测某项或某几项生理指标的检测设备,并且检测设备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因此,开发并推广一种操作简单、能居家检测用户的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健康检测系统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户自身健康检测操作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健康检测系统,所述健康检测系统包括体征检测设备和体外诊断检测设备,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模块和控制器,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免疫诊断检测、生化诊断检测、分子诊断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样品;

4、所述体征检测设备与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具有传输部,所述传输部用于向用户终端发送所述体征检测设备与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

5、在本技术方案中,该健康检测系统集成了体征检测设备和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该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加方便地进行检测,提高诊断的精准度和减少误诊率,而且还对于医疗资源有限、“足不出户”等的用户能够进行自我诊断,更好地监控自身的健康状况,满足用户对于基本项目检测的需求,提高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度。因此,健康检测系统可以有效满足医疗资源有限情况下的自测需求。并且,该健康检测系统精度高且兼容性较好,同时内部结构紧凑,整体体积较小,有较好的便携性,操作方便、步骤简单,也使得用户较容易在说明书的引导下掌握其使用方法。

6、较佳地,所述检测模块通过免疫层析检测、免疫比浊检测、干式生化检测和分子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方法检测所述样品。

7、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达到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便捷操作的效果。免疫层析检测和免疫比浊检测是常见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干式生化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采用干式芯片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反应的特点。分子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具有准确性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进行样品检测。

8、较佳地,所述样品为待检测试剂盒,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具有壳体,在所述壳体表面设有多个检测窗口,所述检测窗口用于供待检测试剂盒伸入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内部,多个所述检测窗口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9、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待检测试剂盒,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由于多个检测窗口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可以节省检测设备的空间,使其更加紧凑和高效。此外,该设计还简化了检测流程,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综上,该设计具有实用性和经济性,可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检测领域。

10、较佳地,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还包括水平驱动模块,所述水平驱动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水平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所述检测模块沿水平方向在多个所述检测窗口之间移动。

11、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水平驱动模块为检测模块提供移动的动力,使得检测模块可以在多个检测窗口之间按需移动,从而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完成样品检测。同时,也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度。

12、较佳地,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还包括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与所述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识别机构能够检测从所述检测窗口进入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内部的待检测试剂盒的类型。

13、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以便正确采用适合的检测模块进行测试,避免误判或漏检等状况发生,识别机构的设计可以提高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检测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医疗诊断的水平。

14、较佳地,所述识别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检测窗口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识别机构分别布置在对应的所述检测窗口内。

15、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同时识别多种类型的待检测试剂盒,并对多种待检测试剂盒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监测的实时性。同时,将识别机构与每个检测窗口一一对应的设置形式可以避免了误判和漏判等状况发生,提高了健康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6、较佳地,所述检测模块具有多个光电检测机构,多个所述光电检测机构均与所述识别机构电连接,多个光电检测机构能够发出的光波长均不同。

17、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每个光电检测机构能够发出不同波长的光,以对不同的待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多个光电检测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可以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速度。

18、较佳地,所述传输部为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判断结果。

19、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无线传输模块,首先,可以避免了传输过程中的布线工作,简化了系统的安装和维护;其次,实现了远程控制的功能,方便用户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处理;另外,设置无线传输模块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消耗;最后,无线传输模块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可靠性,能够保证数据的精准和安全。

20、较佳地,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还包括交互模块,所述交互模块设置在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壳体表面,所述交互模块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交互模块用于与外界交互。

21、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交互模块,便于用户更好地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数据的输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22、较佳地,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还包括生物信息识别机构,所述生物信息识别机构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生物信息识别机构用于确定用户的身份。

23、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生物信息识别机构,可以识别和验证特定人员的生物标识等,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和信息,有助于保护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24、较佳地,所述控制器用于汇集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体征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检测数据产生判断结果,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传输部向用户终端发送所述判断结果。

25、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能够更加高效地汇集检测模块和体征检测设备的检测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产生准确的判断结果。此外,控制器还可以将判断结果输送至用户终端,从而方便用户对其体征状态即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和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26、一种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所述检测流程采用如上所述的健康检测系统,所述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27、s1、通过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检测模块检测样品,获取样品检测数据,并将样品检测数据输送至控制器;

28、s2、通过体征检测设备检测并将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将生命体征数据输送至控制器;

29、s3、所述控制器汇集所述样品检测数据和所述生命体征数据,所述控制器基于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产生判断结果,并把所述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

30、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检测流程,通过综合分析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用户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并及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该检测流程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能够提高医疗检测效率,降低基本诊断成本。

31、较佳地,在步骤s1中,所获取样品检测数据至少包括流行疾病检测数据。

32、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感染流行疾病的样品,并对检测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以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为保护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该技术也可以为医疗机构提供快速、便捷、准确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效率和诊断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33、较佳地,在步骤s1中,若所获取的样品检测数据为感染流行疾病,则还通过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获取基础疾病的样品检测数据。

34、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在高效、准确地识别和确定感染流行疾病的同时,及时获取基础疾病的检测数据,提供更全面、细致的检测结果,为医疗机构和个体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疾病的治疗成功率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35、较佳地,在步骤s3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流行疾病的样品检测数据、基础疾病的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产生判断结果。

36、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准确的健康状况评估方案。利用控制器汇集的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可以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流行疾病和基础疾病的样品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提高了判断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此外,将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保障了用户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37、较佳地,在步骤s3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产生判断结果至少包括分级诊疗建议。

38、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以便用户能够及时得到专业治疗和救治。此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病情和需求,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服务,帮助用户全面管理和控制疾病。

39、较佳地,所述分级诊疗建议包括:若用户的患病程度为轻症,则为用户提供用药建议,和/或,持续监控用户的生命体征,若监控期间用户发生不良变化,立刻引导用户进行复测;若用户的患病程度为重症,则进行预约、挂号,和/或,将用户信息同步至就近医院。

40、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基于各类疾病诊断的样品检测数据,可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通过给出分级诊疗建议,可以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和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健康素质,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41、一种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所述健康检测系统包括体外诊断检测设备,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包括检测模块、控制器和交互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免疫诊断检测、生化诊断检测、分子诊断检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交互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42、所述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43、s1、通过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的检测模块检测样品,获取样品检测数据,并将样品检测数据输送至控制器;

44、s2、向交互模块输入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将生命体征数据输送至控制器;

45、s3、所述控制器汇集所述样品检测数据和所述生命体征数据,所述控制器基于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产生判断结果,并把所述判断结果发送至用户终端。

46、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以通过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对样品进行免疫诊断检测、生化诊断检测、分子诊断检测等多种诊断方式,同时结合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生成可靠的判断结果,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相关疾病或病情变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47、较佳地,所述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还包括生物信息识别机构,在所步骤s2中具体包括:先通过生物信息识别机构验证用户信息,若验证通过,则向交互模块输入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将生命体征数据输送至控制器。

48、在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使用生物信息识别机构,可以识别和验证特定人员的生物标识等,可以确定用户的身份和信息,有助于保护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并且,可以追踪和记录用户的操作,当用户成功通过验证后,用户可以将自身的生命体征数据向交互模块输入,然后这些数据被传送至控制器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49、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50、1.该健康检测系统集成了体征检测设备和体外诊断检测设备,该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疗工作者更加方便地进行检测,提高诊断的精准度和减少误诊率,而且还对于医疗资源有限、“足不出户”等的用户能够进行自我诊断,更好地监控自身的健康状况,满足用户对于基本项目检测的需求,提高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度,该健康检测系统的及时响应,为用户提供了便捷。并且,该健康检测系统精度高且兼容性较好,同时内部结构紧凑,整体体积较小,有较好的便携性,操作方便、步骤简单,也使得用户较容易在说明书的引导下掌握其使用方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的健康检测系统,满足医疗资源有限情况下的自测需求。

51、2.该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通过综合分析样品检测数据和生命体征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用户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风险,并及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该检测流程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能够提高医疗检测效率,降低基本诊断成本。

52、3.该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可以通过体外诊断检测设备对样品进行免疫诊断检测、生化诊断检测、分子诊断检测等多种诊断方式,同时结合用户的生命体征数据,生成可靠的判断结果,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诊断相关疾病或病情变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关知识

电池健康状态检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ERA健康检测系统介绍
电池健康状态的检测方法、系统、设备、介质及电池系统与流程
学生心理健康检测系统
TDS(远程健康检测系统)
AI智能心理健康检测系统(AI心理测评系统)
一种锂电池健康状态快速检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远程健康检测与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DMS驾驶员安全健康检测系统
电池老化状态检测系统、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网址: 健康检测系统以及健康检测系统的检测流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