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高温防控措施

高温防控措施

技术措施

播报

编辑

(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采用先进技术,改革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避免工人在高温或强热辐射条件下劳动,减轻劳动强度。

(2)隔热、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在进行工艺设计时,应合理布置热源:①将其放在外面或远离工作地点;②必须置于车间内时,若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应放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③对现有设备中不能移动的热源或工艺要求不能远离操作带的热源应设法采取隔热措施(建筑隔热、设备隔热),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如水幕、隔热水箱、隔热屏;④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湿热空气沿着隔墙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⑤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3)通风降温。①自然通风: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换气,高温车间仅仅靠这种方式是不够的,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使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口配置得十分合理,充分利用热压和风压的综合作用,使自然通风发挥最大的效能;②机械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需要或生产上要求保持一定温湿度情况下,应采取机械通风,工艺要求较高的地方可采用空气调节;加热炉、其他小型热源,可在其上方安装排气罩,进行局部自然通风。 [1]

管理措施

播报

编辑

高温季节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劳动休息时间,增加工间休息次数,缩短劳动持续时间。高温车间附近应建立休息室,以供工间休息之用。卫生工作人员要深入高温车间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防暑降温知识,教育工人遵守高温作业的安全规程和保健制度。生产单位的负责人应严格执行防暑降温的政策法令和国家卫生标准。

日常生活中的防暑降温措施

播报

编辑

(1)避免烈日暴晒:夏日要备好防晒用具,出门前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2)进行耐热锻炼,增强抗热能力:对于需要在炎热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可以进行耐热锻炼,促进热习服的建立。

(3)合理补充水盐:不断地补充汗液中丢失的水盐,保持机体水盐平衡,是提高机体耐热能力的重要措施。单凭口渴感的饮水量不足以保持体液平衡,因此每次饮水时在满足口渴感以外,应尽量多饮一些。大量出汗时提倡少量多次饮水,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可供应淡盐水,也可供给含盐饮料、茶、绿豆汤、酸梅汤等。同时补充营养,供给高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热量的膳食。

(4)保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又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高温作业的人体防护

播报

编辑

(1)合理供给清凉饮料,及时补充水分、盐分和营养。

(2)个人防护。穿着导热系数小、透气性能好的工作服,工作服宜宽大而又不妨碍操作。适当佩戴防热面罩、防护眼镜、工作帽、手套、鞋盖、护腿等防护用品。特殊的高温环境,须特制的隔热服、冷风衣、冰背心、隔热面罩等。

(3)避免烈日曝晒;进行耐热锻炼,增强耐热能力;合理补充水盐;保证充足睡眠。

(4)建议妇女孕期应暂时调离高温作业环境。妇女孕期应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温升高,如避免感冒、感染、限制进行热水盆浴、蒸汽浴等。

健康监护

播报

编辑

认真做好就业前和定期(主要在入暑前)体格检查。

(1)就业前体检:目的在于选拔适于高温作业的对象。发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肝、肾、肺等器质性疾病,肥胖病(散热困难),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血管舒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失、汗腺损伤、皮肤大面积烧伤、过敏性皮肤疤痕等),亦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定期或暑前体检:目的在于动态观察高温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对发现有高温就业禁忌症者,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和做出能否继续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能力鉴定,并逐步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档案。 [1]

相关知识

噪声防控措施
茶馆疫情防控管理措施.docx
疫情期间工地施工防控措施
健康疾病防控措施.docx
高频电磁场防控措施
企业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
高温天气如何应对危害并采取防护措施
北京疫情防控公布新举措:优化社区防控新措施来了
流行性感冒防控措施有哪些
肥胖症的预防控制措施

网址: 高温防控措施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3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