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
作 者: 张大均 丛书: 沈德立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303103867
开本: 16开
定价: 35.00 元
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内在条件,是 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力求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实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以揭示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为目标,全面揭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全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效果提供了依据,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制订教育措施与 管理方法的备查资料,也可以为深入研究心理学尤其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提供基本材料。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心理健康素质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大学生的适应性
第一节 大学生适应性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适应性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适应性训练的基本策略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教育指导
第四章 大学生的个性素质
第一节 大学生个性素质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个性素质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个性素质的培养
第五章 大学生的动机
第一节 大学生动机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动机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动机的培养
第六章 大学生的 自我发展
第一节 大学生自我发展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健全自我的培养
第七章 大学生的 认知风格
第一节 大学生认知风格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认知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认知风格的培养
第八章 大学生的应对风格
第一节 应对风格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应对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应对风格的培养
第九章 大学生的 归因风格
第一节 大学生归因风格研究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特征
第三节 大学生归因风格的训练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培育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的目标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的模式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培育的基本策略
后记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一书系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沈德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之一。该书的撰写严格遵循总课题组的要求,在沈德立先生的指导下,以总课题组在全国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和审定的编写大纲为依据,以揭示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质为目标,本着以“我”为主,有针对性地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思想来构建本书内容。
本书在编写中力求突出以下特点:
科学性:本书依据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理念,无论是理论构建、量表编制、实际调研、数据处理,还是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特点的探讨及培养对策的提出,都力求遵循心理科学研究的要求和规范,确保科学性。
针对性: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都是依据总课题组在全国抽样调查当代大学生获得的数据为基础,因此,本书中无论是现状概括、归因分析,还是发展特点的探讨、培养策略的提出,都力求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实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创新性: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极富创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依据总课题组提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结构,探索性地系统构建了以揭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特点、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质为中心的内容体系,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本书由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集体撰写完成;张大均、陈旭任主编,负责全书结构设计、编写指导和统稿工作。承担各章编写的作者分别是:第一章张大均、陈良;第二章张大均、张骞;第三章石秀英、许红艳;第四章王海霞、梁英豪;第五章张娟、何蔚祺;第六章葛爱荣、谢雪梅;第七章张晓璐、孙倩、王丽;第八章陈旭、冯源、吴娟娟;第九章张瑞、薛绍聪、周菲;第十章陈旭、吴立奇。
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伴随着心理学的诞生、精神病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而展开的。在心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心理健康的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心理素质的研究则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它是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心理素质这两者的交叉点上提出的,也可以说是这两个问题研究与发展必然会涉及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健康的内在条件,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首先研究心理健康素质。我们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导,以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成果为依据,于2003年12月申请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并获得了批准,以此开始大范围的研究工作。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理论探讨阶段。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课题可行性的研究与论证和课题的理论建构工作。2003年12月,我们组织了理论研讨会,就课题的理论建构进行了讨论,会后专家们进一步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展开对学生、教师、心理学和教育学专家就有关心理健康素质问题的访谈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撰写论文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此阶段参加理论框架研讨的有:北京大学钱铭怡教授,清华大学李虹教授,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方俊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梁宝勇教授、阴国恩教授、自学军教授、贾晓波教授、马惠霞教授等人。
相关知识
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
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中国科学院:2022年国民心理健康调查
2020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关爱1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如何反映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018 年国民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报告
重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状况调查
【调查】:中国心理健康现状
网址: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03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