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行为对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否患有慢性疾病,个人的健康相关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自身健康状况。既往已有很多干预研究,试图通过改变个人的行为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和健康指标。但一个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相应的理论支持能够帮助指导我们设计干预方案、选择恰当的研究指标等。
今天一起学习阅读的文章是《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1],我们希望通过学习这篇发表在《中国健康教育》(北核期刊)上的文章来了解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一理论设计干预方案。感兴趣的同
一、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是什么?
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名称的同学肯定疑惑了,“是行为改变轮吗?”,“整合理论?整合什么和什么?”
没错,这个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ITHBC),就是个大杂烩,是国外一个教授于2009年的博士后研究,她将前10年围绕健康行为干预的文章进行系统综述之后提出来的,选取整合了从统计学意义上比较,效果最好的干预措施。ITHBC理论以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改变为目的,整合了多个核心理论,强化医护人员在患者行为改变中的角色,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下图展示了ITHBC的核心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2],从图中可以看出,ITHBC整合了一系列健康行为改变理论、自我调节理论、社会支持理论、慢性病自我管理相关理论等。(英文)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框架图
国内已经有不少硕士论文已经应用这一理论模型指导开展干预,其理论框架如下所示[3]。
(中文)健康 行为改变整合理论框架图ITHBC认为行为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迭代的过程,设计以人为中心的干预措施能更有效促进健康行为改变。如上图所示,知识-信念模式、社会促进模式会作用于个人的自我调节技能和能力模式,产生近期结果和远期结果。也就是说,个人健康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培养相关知识和信念、提高自我调节技能和能力以及增强社会促进因素来加强。
● 个人的知识和信念能影响个体感知,即个体行为改变的自我效能,预期结果和目标一致性。
● 自我调节是改变健康行为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置目标、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自我监控、效果评估、和与健康行为改变相关的身体、情绪和认知反应六个方面。
● 社会促进模式包括社会影响力,社会支持等概念,来自家庭、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社会媒体等的支持和帮助将有利于个人改变。
● 近期结果、远期结果两个结果,一是在短时间内促进个人参与自我管理行为被视为近期结果,二是随时间推移,通过个人积极的健康管理行为,最终改善自身健康状况被视为远期结果。
二、怎么应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
1、作者想做什么?
评价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2、作者做了什么?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在医院住院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4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联合应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等指标。
【干预内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用药管理、心理干预、饮食管理、活动安排、并发症预防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
(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包括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1名、营养师1名、责任护士5名,组织学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相关知识、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同伴教育等相关知识,制定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方案。
(2)知识与技巧指导: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状况,对患者开展自我管理能力教育。
(3)制定健康行为改变计划:以自我管理能力总分、生活质量总分增加率,制定阶段性及总体性目标任务。增加率=(教育后总分-教育前总分)/教育前总分×100%。
(4)多元化健康教育:实施多元化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集中讲座(共3次,60min/次)、微信教育(利用科室护患沟通微信群展开微信健康教育,由2名责任护士负责群内交流内容管理,汇总患者咨询内容,定期群内统一回复)、同伴教育(选择2~3名已经出院且病情稳定的同病种患者,让他们讲述自己与疾病作斗争的经历及心路历程并录音播放给其他患者听)、家属同步教育(每名患者至少有1名家属全程参与,指导并鼓励家属从生活、经济、情感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支持并发挥监督作用)、随访管理(结合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微信随访进行)等等。
【观察指标】①自我管理能力;②生活质量;③并发症。
3、作者得到了什么?
结果:随访6个月,实验组的日常生活管理、饮食管理、病情监测管理各维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疲乏、活动、情感功能、焦虑各维度和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组的并发症为15.91%,低于对照组的35.71%(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收获什么启示?
1.就上述文章而言,作者设计的干预内容很丰富,基于对照组的处理,还采取了指导知识和信念、制定健康行为改变计划、同时给予充分的专业支持、同伴支持和家庭支持的措施。文章中未写明干预周期、干预时机,对于干预方案的描述缺失细节,由谁开展每一环节?对于制定健康行为改变计划存在较多疑问,由谁制定计划?患者是否参与制定计划?计划的目标是依据什么标准确定的?不清楚作者是否有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控制。2.虽然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也提到了近远期两种结果,但多数研究者选择以报告近期结果为主。远期的结果在测量上仍存在困难。对于这类行为改变的研究,我们仍然难以估计其远期效益。
3.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我们揭示了个体知识和信念、自我调节、社会促进因素与健康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一种关系,其优势是纳入的因素比较全面,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干预方案时从更多角度入手。当然,关于健康行为的理论不止一种,选取哪一个指导方案设计取决于哪一种更适合自己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4.健康行为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选题,符合政策大方向,适用面广,无论是健康人群或是慢性病人群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参考
[1] 钱晨莹,濮怡,赵志等.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02):179-182.DOI:10.16168/j.cnki.issn.1002-9982.2021.02.020
[2] Ryan P. 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background and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 Clin Nurse Spec. 2009 May-Jun;23(3):161-70; quiz 171-2. doi: 10.1097/NUR.0b013e3181a42373. PMID: 19395894; PMCID: PMC2778019.
[3] 王莹.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护理干预在COPD患者肺康复运动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23.DOI:10.27114/d.cnki.ghnau.2022.000178
编辑丨Frank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