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从早餐桌上的每日坚果到菜品调料中的香料精油,从历时170余年的非遗美味到守护健康的功能性原料,青岛现代轻工业的每一次迭代升级,都与消费者的日常选择紧密相连。作为与“衣食住行”最贴近的民生产业,青岛轻工正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行动为抓手,点燃消费新引擎。
数据显示,青岛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已超2000亿元。按照《青岛市现代轻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到2027年青岛市现代轻工产业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这场产业升级中,既有科技创新的硬核突破,也有传统技艺的守正创新,更有品牌价值的持续跃升,共同勾勒出青岛现代轻工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图景。
向新而行:以技术破局,让“青岛造”品类更丰富消费升级浪潮下,“品种”的丰富度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青岛现代轻工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不断打破产品边界,让“增品种”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品质与场景的双重突破。从微观的功能原料到餐桌上的风味革新,青岛轻工业企业正用技术创新填补市场空白,为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排排培养皿中藏着关乎健康的秘密。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靶向功能性后生元研发的企业,元达生物从“无标可依”到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用技术创新填补了国内后生元产业的空白。“中国后生元产业起步晚,我们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设团体标准,先得让这个行业有标可依。”元达生物董事长彭传涛说。
后生元制备离不开优质微生物,要推动后生元产业发展,必须将微生物种质资源这一“芯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为此,元达生物建设了中国首个后生元菌种资源库,保藏量达8000余株。依托这一庞大的菌种资源库和国际领先的制备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了能有效缓解浅表性胃炎的抗幽护胃后生元Postbiocare®、具有生物防腐功能的PostbioYDFF®、治疗皮肤过敏的后生元Bilantera®等产品。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宠物等领域,不仅让“天然健康”从概念变为现实,更助推中国健康医疗领域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这种从0到1的创新,正是青岛轻工“增品种”的核心逻辑——用技术创新开拓未知,催生更多“青岛造”的全新产品品类。
元达生物部分后生元相关产品展示。
同样在“新”字上做文章的,还有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中餐面临风味标准化的瓶颈,同一个人用同样的食材做一道菜,味道也很难统一,这就制约了中餐在全球的推广。”利和味道副总经理黄柳表示,为了推动中餐风味标准化,利和味道聚焦核心科技攻关,自主研发了万升级超临界萃取设备,将花椒等香辛料的精油高效提取出来,并实现定量化指标衡量。这项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装备首台套”的技术,不仅为重构中餐标准化风味体系提供了关键支撑,更成为“青岛造”技术输出的典范。
这种创新价值在东西部协作中得到了体现。利和味道将超临界萃取技术引入陇南,不仅提升了当地花椒的附加值,还在当地建成了青岛市与陇南市首个建成投产的东西部协作重点项目——陇南地区最大的万升级超临界萃取工厂。该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2023年度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这一实践将青岛的前沿技术转化为了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果,也体现出青岛现代轻工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品类、创造价值的动能。
利和味道部分产品展示。
以质致远:守正创新,让老味道焕发新活力品质是产业的生命线,尤其对于与百姓“舌尖”“指尖”相关的轻工产业而言,更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基石。青岛现代轻工通过将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数字化技术赋能相结合,使“提品质”成为老品牌焕新与新品牌立足的共同路径。中华老字号“周钦公流亭猪蹄”(青岛鑫复盛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正是“守传统”与“强科技”双引擎驱动品质升级的典型代表。
创立于1855年,比青岛啤酒历史更悠久的“周钦公流亭猪蹄”,是青岛家喻户晓的百年品牌。鲜为人知的是其严格的选材标准:每只猪最多只用3只蹄。第八代传承人、鑫复盛集团副总经理高大明解释:“屠宰过程中,有一只蹄在漂烫后吊挂会产生憋血,影响口感,所以不用它,这是我们的老规矩。”这份对传统的坚持,贯穿于选料、卯水、修整、配置秘方料袋、酱制、配置老汤、冷却等七大核心工艺中。“我们坚信传统不是守旧,而是创新的根基。”高大明强调,严格按照古法标准是保障品质的核心。
周钦公牌流亭猪蹄相关产品展示。
但老手艺也需新动能。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也是打造新增长极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鑫复盛搭建了智能调度排产系统,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仓储、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保障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科技不是要改变老味道,而是要让好味道更稳定,让好产品走得更远。”高大明表示,数字化还带来了精细化管理的新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反馈,他们能快速定位问题并优化工艺,“比如有顾客反映某批产品偏咸,系统能迅速定位到调料配比环节,这在以前单靠经验是难以做到的。”
如今,在坚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鑫复盛也推出了更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产品。真空小包装的“金膀蹄名”系列,凭借便捷性和经典口味,成为学子考试季的畅销品,成功让百年老味道走进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生活。
向优而兴:从爆品到生态,让品牌扎根民心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区域经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青岛现代轻工在“创品牌”的路上,正从单一爆款延伸至多场景生态构建,让品牌从一个标识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堪称青岛轻工“创品牌”的典范。2016年,这家城阳本土企业首创“每日坚果”,一举改写了坚果消费“重节庆、轻日常”的市场格局。“我们当时就想,能不能让坚果像牛奶一样,成为老百姓的日常消费品。”沃隆股份副总经理王萍表示,为了实现“每日”的概念,团队经过多次实验,最终推出科学配比、独立包装的每日坚果,将不同种类坚果按营养需求组合,既方便携带,也暗合了健康消费的趋势。产品上市第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亿元,2017年进入天猫、京东等平台后,因热销推动平台设立“混合坚果”全新类目。如今全国每日坚果市场规模已达100亿元,沃隆仍稳居前列。
沃隆坚果部分产品展示。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持续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近年来,沃隆瞄准不同人群、口味、场景,不断拓展细分产品矩阵。从成人款到儿童款,从辣烤混合坚果到奶盐椰子味坚果,从全麦坚果棒到坚果奶糕,通过“坚果+X”产品战略,打破场景边界,既让“每日”概念深入民心,也让沃隆品牌出现在更多人的生活中。
从品类创新到品质提升,再到品牌升级,青岛现代轻工以“三品”行动为脉络,推动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青岛市现代轻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推进,青岛现代轻工将以更丰富的品种、更可靠的品质、更响亮的品牌,为百姓美好生活增添更多“青岛造”的亮色。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耿伟杰 朱佳鑫)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人民日报》聚焦山东青岛家电产业集群——增长空间广阔 产业迈向高端
青岛:赋能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青出于蓝”
青岛市南:新业态、新模式 激荡消费市场蓬勃活力
青岛“美食夜校”成年轻人新聚场 打造多元消费新模式
从啤酒饮品到情感伙伴,青岛“液态疗愈”撬动消费新空间
695.79亿元!青岛人都熟悉这个品牌
链接青年力量,实现品牌长青
青岛建三大健康产业集聚区 打造健康青岛品牌
汇集26家本土特色餐饮品牌,青岛“美食夜校”何以招来八方食客?
网址: 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新力量丨现代轻工业的“青岛样本”:“三品”行动如何让民生刚需变消费引擎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4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