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托举老年人骨健康,社区健康科普小站探新路

托举老年人骨健康,社区健康科普小站探新路

夏日早晨的汕头市中山公园里,“银发族”或健步慢走,或悠哉打拳,勾勒出桑榆之年的康养图景。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前夕,汕头全市首创的“社区老年骨与关节健康科普小站”(下称“健康小站”)落户大华街道,将为群众健康增加一份保障。

这个由汕头市金平区人民医院和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设立的健康小站,正探索构建一条直通社区、深入家庭的老年骨健康全链条管理新路径,推动疾病防治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健康管理”,切实降低老年人失能风险。

金平区人民医院与汕大医附一院联合设立健康科普小站和两个中西医结合诊疗平台。

把关爱老年落实到社区最末端

基层社区是全社会医疗服务网络的末梢,守护“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健康,正是基层卫生机构肩负的职责。对于长期耕耘在基层一线的陈静玮来说,她有着别样的感受。

“很多老人的健康意识很薄弱,他们不愿承认自己老了,不愿来体检,有病痛时甚至就选择卧床忍耐。”作为大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时负责人的陈静玮,道出了基层健康管理的最大难点——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仍然不够,医患互动联系的渠道也需进一步畅通。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还忽视了骨关节对健康的影响。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60岁以上人群正受骨关节疾病困扰,其致残率高居榜首,是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次不经意的摔倒、一次看似普通的髋部骨折,对老人而言可能就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随之而来的长期卧床、并发症不仅击垮个人,更拖垮整个家庭。

正是洞察了这一痛点,近年来,金平区人民医院将关爱老年健康的落脚点放到基层社区,聚焦骨与关节健康。一方面,该院是大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社一体化”医联体上级单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同承担起金平区大华街道和石炮台街道12.2万名常住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区人民医院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架设直通基层居委的协作机制,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该院有着天然的机制优势。

在中山公园义诊现场,两家医院骨科专家正在讨论患者病情。

另一方面,该院是一家以中医骨伤科、骨外科等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去年8月还与汕大医附一院骨科建立专科长效帮扶机制,邀请专家长期坐诊,落户汕大医附一院骨科名医工作站、老年健康博士工作站,促成该院入选国家级骨科项目“提升老年髋部骨折临床管理质量行动”华南地区首家基层医院成员单位,在老年骨健康领域具备了充足的技术积累,两院也在“基层健康防护网”的构建上持续深化协作。此次两院将目标锁定在“基层健康防护网”的最末端,联合设立“健康小站”,正是将老年健康管理的战线彻底前移,从医院病房推到社区家门口的关键一子。

“四维一体”托举起老年人健康

这个小小的健康小站,有着清晰的运行机制。汕大医附一院骨科学科带头人钟志刚指出,“全病程管理”和“关口前移”正是这一创新模式的核心,这支联合团队将整合三甲医院技术优势和区医院、社区中心服务网络,通过骨科医生、康复师、运动处方师、社工的通力协作,构建起“科学预防—早期诊断—阶梯治疗—社会支持”全链条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三甲医院的骨科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和疑难诊断,社区康复师负责后续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师则设计“听得懂、做得到”的个性化居家锻炼方案,而社工则进行长期随访和心理疏导,解决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的依从性问题。多方联动协作,让社区的老年人实现“早干预、早发现、听得懂、做得到、可持续”,最终延缓疾病进程,提升生活质量。

在大华街道,两家医院正与街道负责人讨论科普活动。

此次同时亮相的还有两家医院共同设立的“中西医结合‘腰腿痛’‘肩、膝关节疾病’专病诊疗平台”。金平区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团队将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与西医精准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从保守调理到精准手术的全程化、个性化方案,同时组织骨科医生、康复师、运动处方师及社工团队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教、运动指导及长期随访。针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沉默杀手”,这支团队还设计了一套易学易行的居家锻炼操,准备在大华街道试点推广。

健康小站揭牌设立当天,金平区人民医院联合汕大医附一院、大华街道社区卫生中心调研了大华街道福长居委的具体情况,张挂老年群体骨健康科普宣传画,讨论尽快组织老年健康讲座……这个“四维一体”机制正上紧“发条”,加快推动着为老年健康提供更暖心的守护。

■记者观察

奏响“协奏曲” 守护“夕阳红”

揭牌仪式热闹而充满希望,但仪式之后,才是真正的开始。这个与老年群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怎样才能真正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在潮汕地区,老年人的健康观念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大华街道党工委委员张洁介绍,街道辖区内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31.5%,许多老人只要生活还能自理,便更愿意留守在熟悉的老城区,与老邻居、老同学为伴,这里是他们的情感依托和生活主场。然而,这种“恋旧”也伴随着传统的健康观念——“没病没事不愿去医院”,成了老龄健康管理的一大障碍。

令人欣慰的是,守护银龄安康,这里有着良好基础。每周五,由金平区人民医院和大华街道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开展的固定义诊,已在老人心中形成了“周五有医生来”的稳定预期和信任感。如今,小站提供的三甲医院权威专家资源和科学康复理念,恰恰补上了现有服务中最关键的一块短板——针对性强且专业度高的骨健康干预。到潮汕老人身边,用他们听得懂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递“防跌倒、早筛查、重康复”的科学骨健康理念。

健康小站将聚焦探索改善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

毋庸置疑,这个健康小站能辐射服务的群众人数相对有限,它的“生命力”在于探索一条三甲综合医院、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居委联动的路径,将“防重于治”的理念带给更多的老年群体,帮助他们更好地“管”好自己的健康,避免“小病”“慢病”进展成“重病”“急病”,减轻社会与家庭照护的负担。我们也期待,这个健康小站能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能复制的“金平样本”,让更多潮汕长者因此受益,有质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文/图: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彭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健康科普进社区,关爱老年人健康-老年人常见疾病保健科普讲座圆满举行
“关爱脊柱 健康社区”脊柱健康科普福田站顺利举行
中国人寿普惠养老社区的创新之举
办好社区“养老驿站”
桥西社区开展“健康社区 健康促进”老年健康知识科普活动
光明路街道体育场社区开展“关爱老年人口腔健康”科普讲座
康小虎·健康小屋探索银龄健康升级新路径
【新时代文明实践】迎宾路社区举办冬季健康与易发疾病预防科普知识讲座
明月社区健康服务站
新港社区健康服务站

网址: 托举老年人骨健康,社区健康科普小站探新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1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