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希望有一种捷径,能够让自己迅速提高成绩,后来居上。
然而,一旦遭遇挫折,便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我们的进取精神也大大削减,直至自暴自弃。
其实,这是一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这并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成绩,相反,还可能让我们越来越糟。
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呢?那就是转变思维,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今天,给大家分享6个积极心理暗示的小方法,帮助自己摆脱抑郁,走出情绪困扰。
把每次失败都当作最后一次在遭遇不顺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那该‘否极泰来’了吧!”。这样做,可以给自己信心,增强心中的安全感。
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真正能够击倒你的,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随便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标签”,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你可以不断告诉自己“我相信我一定能行。”等等。
不要总强调负面信息有时候,你越是担心的事情越容易发生。所以,聪明人应该避免总用负面信息来提醒自己,而应该多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我相信我多背几遍就能记住了”等等。积极的心理暗示比起强调负面结果,得到的效果会好很多。
学会失败外归因,成功内归因观原因我们常常听到领导或者老师用这样话的教训自己的下属或学生:“不要老是找客观原因,要多找找主观原因。”意思是不要用客观原因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要从自己身上寻求改进。
这话固然不假,但是也很容易误导人,让人觉得:“我太笨。”而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
寻找真正的主观原因应该是寻找那些可以改变的主观因素,比如“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还不够多。”这样才能促使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发奋,而不是自暴自弃。
学会积极行为自我鼓励心理暗示不仅仅有语言方面的因素,还包括很多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平时走路时挺胸抬头,会觉得自己很有精神;多照照镜子整理好仪表,会让你对自我形象有一个积极的评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其实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多使用积极语言,拒绝自我抱怨不要总说:“我累坏了”,而要说:“忙了一天,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了。”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拒绝自我抱怨。这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一点一滴的赋予你积极思考的习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