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夏天必喝的10款解暑饮品,在家就能做

夏天必喝的10款解暑饮品,在家就能做

夏日炎炎,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出门片刻便会汗流浃背,喉咙干渴得像要冒烟。这时候,一杯冰镇解暑的饮品下肚,从舌尖到喉咙再到五脏六腑,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清凉的甘泉,瞬间驱散燥热,让人通体舒畅。与其在外面买那些添加剂繁多的饮料,不如在家亲手调制一杯杯清爽饮品,既健康又安心,还能根据自己的口味随心搭配。今天就为大家推荐10款在家就能轻松制作的夏日解暑饮品,从传统经典到创意混搭,每一款都藏着对抗酷暑的清凉密码,让你足不出户,就能坐拥一整个夏天的清爽。

一、冰镇绿豆汤——国民级解暑“灭火器”

作为刻在中国人DNA里的夏日饮品,绿豆汤的解暑地位无人能及。它不仅能清热利湿,还能补充夏日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是家家户户夏日必备的“降温神器”。

材料:绿豆200克、清水1500毫升、冰糖50克(可根据口味调整)、陈皮1小块(可选)

做法:

1. 绿豆提前用清水浸泡1小时(浸泡后的绿豆更容易煮开花);

2. 砂锅中加入足量清水,放入泡好的绿豆和陈皮(陈皮能增香解腻,不喜可省略),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30分钟,直到绿豆煮至开花、汤汁浓稠;

3. 加入冰糖,搅拌至完全融化,关火放凉;

4. 放凉后倒入密封容器,放入冰箱冷藏2小时以上,喝时舀出即可。

点睛小技巧:喜欢更清爽口感的可以少煮一会儿,保留绿豆的颗粒感;若想让汤色翠绿,可在绿豆煮至半开花时加一勺凉水,刺激绿豆表皮收缩,锁住绿色。

二、酸梅汤——老祖宗的消暑智慧

酸梅汤是夏日里的“解腻高手”,酸中带甜,醇厚回甘,喝一口既能驱散暑气,又能解油腻,尤其适合搭配烧烤、火锅等重口味食物。

材料:乌梅50克、山楂干3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洛神花5克(可选,增加色泽)、冰糖80克、清水2000毫升

做法:

1. 将乌梅、山楂干、陈皮、甘草用清水冲洗一遍,放入砂锅中,加入20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

2. 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煮4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让药材充分释放味道;

3. 加入冰糖,继续煮10分钟至冰糖融化,关火后静置10分钟;

4. 用滤网过滤掉残渣,将酸梅汤倒入容器中放凉,冷藏后饮用口感更佳。

点睛小技巧:煮好的酸梅汤可以加少许盐,甜味会更突出;若喜欢带点气泡感,可在喝时兑入少量气泡水,瞬间变身“复古气泡酸梅汤”。

三、西瓜冰沙——夏日最直白的甜蜜暴击

夏天的快乐,一半是西瓜给的,另一半就是西瓜冰沙给的。红彤彤的果肉搅打成冰沙,入口即化,满是清甜,一口下去暑气全消。

材料:无籽西瓜500克、白糖10克(可选,根据西瓜甜度调整)、冰块100克

做法:

1. 西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放入保鲜盒中冷冻4小时至完全冻硬;

2. 将冻好的西瓜块、冰块、白糖(可选)一起放入破壁机中;

3. 启动破壁机,搅打至细腻无颗粒的冰沙状即可;

4. 装入杯中,可插一片新鲜西瓜做装饰,立即饮用。

点睛小技巧:喜欢绵密口感的可以少加冰块,多放冻西瓜;想增加风味,可在冰沙表面淋一勺蜂蜜或酸奶。

四、蜂蜜柠檬水——清新酸甜的“天然饮品”

柠檬的清香搭配蜂蜜的甘甜,清爽不腻,不仅解暑,还能补充维生素C,是夏日里性价比超高的自制饮品。

材料:新鲜柠檬1个、蜂蜜30克、凉开水500毫升、冰块适量、盐少许

做法:

1. 柠檬用盐搓洗表面(去除蜡质),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水分后切成薄片,去除籽(避免苦涩);

2. 取一个干净的杯子,放入柠檬片,加入蜂蜜,用勺子轻轻按压柠檬片,让汁液渗出;

3. 倒入凉开水,搅拌至蜂蜜融化,加入冰块;

4. 可根据喜好再加几片柠檬或薄荷叶点缀,静置5分钟让味道融合即可。

点睛小技巧:柠檬片泡久了会发苦,建议现泡现喝;想保存更久,可将柠檬片和蜂蜜分层放入密封罐,冷藏保存,喝时舀一勺用温水冲开。

五、泰式柠檬茶——浓郁清爽的“东南亚风情”

自带热带气息的泰式柠檬茶,茶香浓郁,柠檬的酸与糖的甜交织,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涩,冰爽过瘾,在家复刻毫无难度。

材料:红茶包2袋(或红茶叶10克)、新鲜柠檬1个、白糖40克、凉开水300毫升、热水200毫升、冰块适量

做法:

1. 红茶包用200毫升热水浸泡5分钟,取出茶包,加入白糖搅拌至融化,放凉备用;

2. 柠檬用盐搓洗干净,一半切片(去籽),一半榨汁;

3. 取一个摇杯或大碗,放入柠檬片、柠檬汁,用擀面杖或勺子捣碎柠檬片,释放香气;

4. 倒入放凉的红茶、凉开水,搅拌均匀,加入冰块;

5. 用滤网过滤掉柠檬渣,装入杯中,再加几片柠檬和冰块即可。

点睛小技巧:喜欢茶味更浓的可以用煮的方式泡红茶;想更接近泰式风味,可加少许炼乳调和,口感更醇厚。

六、薄荷青柠水——自带“清凉Buff”的草本饮品

薄荷的清凉与青柠的清新碰撞,一口下去仿佛置身于夏日的树荫下,清爽感从舌尖蔓延到全身,燥热瞬间消散。

材料:新鲜薄荷叶10片、青柠1个、白糖20克(或蜂蜜20克)、凉开水500毫升、冰块适量

做法:

1. 薄荷叶洗净,取一半用手轻轻揉搓出香味,放入杯中;

2. 青柠用盐搓洗干净,切成小块,放入杯中,加入白糖(或蜂蜜),用勺子按压出汁;

3. 倒入凉开水,搅拌至糖融化,放入剩余的薄荷叶和冰块;

4. 静置3分钟,让薄荷和青柠的味道充分融合,即可饮用。

点睛小技巧:用苏打水代替凉开水,可做成薄荷青柠气泡水,口感更丰富;新鲜薄荷叶可自己在家水培,随用随取更方便。

七、杨枝甘露——香甜浓郁的“夏日甜品级饮品”

作为广式经典甜品,杨枝甘露细腻顺滑,芒果的甜、西柚的酸、椰奶的香交织在一起,冰镇后喝一口,幸福感爆棚,解暑又满足。

材料:成熟芒果2个、西柚1/4个、西米50克、椰奶200毫升、淡奶油50毫升(可选)、白糖20克、清水适量、冰块适量

做法:

1. 西米用清水冲洗一遍,锅中加水烧开,放入西米,大火煮10分钟后关火,焖10分钟至西米无白芯,捞出过凉水备用;

2. 芒果一个去皮去核,切成小块,一半放入破壁机,加入椰奶、淡奶油(可选)、白糖、少许清水,搅打成芒果椰奶糊;

3. 剩余的芒果切成小丁,西柚去皮取果肉撕成小块;

4. 取一个杯子,先放入西米,再倒入芒果椰奶糊,顶部铺上芒果丁和西柚粒,加入冰块即可。

点睛小技巧:西米煮好后过凉水会更Q弹;喜欢更浓郁口感的可以不加清水,直接用椰奶搅打芒果。

八、冬瓜茶——清甜回甘的“天然凉茶”

冬瓜本身就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熬成冬瓜茶后清甜爽口,冰镇后喝一口,从喉咙润到心底,而且做法简单,一次能做一大罐。

材料:冬瓜500克、红糖80克(或冰糖)、清水适量

做法:

1. 冬瓜去皮去瓤,切成小块(不用去皮也可以,带皮熬更清热);

2. 锅中放入冬瓜块和红糖,不加水(或加少量水),开小火慢慢翻炒;

3. 炒至红糖融化,冬瓜出水,继续翻炒至冬瓜变软,水分收浓;

4. 加入没过冬瓜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冬瓜完全软烂,汤汁呈深褐色;

5. 用滤网过滤掉冬瓜渣,将汤汁装入容器中放凉,冷藏保存;

6. 喝时取适量冬瓜茶,用凉开水或温水稀释,加入冰块即可。

点睛小技巧:红糖版冬瓜茶风味更浓郁,冰糖版更清甜;煮好的冬瓜茶可密封冷藏一周,随喝随取。

九、银耳莲子羹——滋润补水的“夏日润燥饮”

夏天不仅炎热,还容易干燥,一碗冰镇银耳莲子羹,银耳滑嫩,莲子清甜,滋润补水,解暑又养生,喝起来毫无负担。

材料:干银耳1小朵、莲子30克、百合10克(干)、冰糖50克、清水1500毫升、枸杞少许(可选)

做法:

1. 银耳用清水泡发30分钟,去除黄色根部,撕成小朵;莲子、百合用清水泡发15分钟;

2. 砂锅中加入清水,放入银耳、莲子、百合,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

3. 加入冰糖,继续炖20分钟,至银耳出胶、莲子软烂;

4. 关火后放入枸杞,放凉后装入容器,冷藏2小时以上即可饮用。

点睛小技巧:银耳要选黄白色、无硫熏的,更容易出胶;想节省时间,可将银耳提前用高压锅压10分钟,再转砂锅炖。

十、冰爽气泡水——DIY专属的“清爽小宇宙”

气泡水的清爽加上水果的香甜,简单又百搭,想喝什么口味就加什么,是夏日里最自由的解暑饮品。

材料:无糖气泡水1瓶(或自制气泡水)、喜欢的水果(草莓、青柠、百香果、西瓜等)、薄荷叶、蜂蜜或糖浆(可选)、冰块适量

做法:

1. 水果洗净处理好:草莓切半、青柠切片、百香果取果肉;

2. 取一个杯子,放入冰块,加入处理好的水果,可根据口味加一勺蜂蜜或糖浆;

3. 倒入气泡水,轻轻搅拌几下;

4. 放入几片薄荷叶,静置1分钟让味道融合即可。

点睛小技巧:用冷冻的水果代替部分冰块,融化后不会稀释味道;加一片柠檬或酸橙,能让气泡水的清爽感更突出。

夏日的清凉,不必依赖外面的饮料摊。这10款在家就能做的解暑饮品,从传统的绿豆汤、酸梅汤,到清新的水果茶、气泡水,再到滋润的银耳羹、冬瓜茶,每一款都藏着对抗暑气的智慧。亲手制作的过程,不仅能享受到食材碰撞的乐趣,更能喝得健康又安心。这个夏天,不妨动手试试,让一杯杯自制的清凉饮品,陪你度过每一个炎热的日子,感受从舌尖到心底的舒爽与惬意。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解暑饮品有哪些?推荐几款在家也能做的好喝饮品!
夏天饮料不用出门买了,在家就能做的薄荷茶,清凉解暑,提神醒脑
夏日必备9款清凉柠檬饮品,清爽解暑
夏天必喝!3款健康自制饮品,解暑又舒心
夏天喝对茶!3款解暑神饮帮你击退暑气
8种在家就可以做的夏日饮品推荐!解暑又健康
8种在家就可以做的夏日饮品推荐!解暑又健康
孩子抢着喝!10款夏日清凉饮品,操作简单还巨解暑!
热热热!夏日清热解暑饮品,教你在家做→
酸性饮品推荐夏日解暑必备

网址: 夏天必喝的10款解暑饮品,在家就能做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5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