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以前吃完饭只能回家坐着,现在在食堂就能测血压、问医生,连去医院的功夫都省了!”近日,家住塘桥社区的王阿婆拿着刚打印好的健康检测报告,笑着称赞峨山路“美好生活馆”里的“银龄家医工作室”。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破解社区老年群体“就医难、保健难”困境,最近,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推出“长者食堂+”健康服务新模式,将家庭医生工作室嵌入老年助餐点,联合二三级医院组建“银龄守护专家团”,打造集“营养膳食+基础医疗+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让老年人实现“一顿饭的工夫,享一站式健康服务”。
巧做“时空文章”
记者了解到,在服务场景打造上,“银龄家医工作室”巧做“时空文章”,精准匹配老年人用餐习惯。每日12时30分到13时30分用餐高峰时段,工作人员通过模块化移动诊室设备快速转换空间功能。候餐区摆放着智能健康检测一体机,常有老人排队进行健康指标自测;取餐区的健康科普海报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用餐区里家庭医生还会主动上前解答健康疑问。
“我来食堂吃饭,顺便在候餐时测个血压,再做个中医体质检测。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给我提了不少养生建议,心里特别踏实。”今年72岁的李爷爷说,这种“吃饭+保健”的模式,很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节奏。
服务支撑方面,工作室构建“1+1+ N”三级联动体系:每次活动配备1名家庭医生,对接1个二或三级医院专科(团队),每月组织N场主题健康活动。针对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内分泌等问题,特邀专家开展“午间健康微课堂”,“餐后半小时科普”更是成了热门环节。同时,工作室推行“防-筛-管一体化管理”,通过问卷筛查结合主题活动筛选高危人群,现场同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比如,美好生活馆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的“体重管理健康咨询”专场活动,就聚焦心血管疾病防控、代谢综合征干预及科学康复运动,仁济医院、浦南医院等专家现场“面对面”为居民定制健康方案,还开通家医签约绿色通道,居民当场完成签约,将短期咨询延伸为长期健康管理,生动诠释了“1+1+N”模式。活动中,专家耐心解答居民关于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代谢综合征管理等问题,为参与者量身定制健康改善方案,咨询台前排起有序队伍,让午休时段化身“健康加油站”,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医疗便利。
把医疗服务“搬”到老人身边
“看到老人们吃完饭不用奔波,在熟悉的食堂里就能享受到医疗服务,甚至主动跟我们聊健康需求,这是最让我们欣慰的。”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感慨道,“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往往藏在日常的细微之处——可能是一顿热饭间隙的一次血压测量,也可能是餐后闲聊时的一句健康疑问。我们打造‘银龄家医工作室’,就是想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搬’到老人身边,用‘不折腾’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大难题’。未来我们会继续打磨服务细节,推进‘三个升级’,让健康守护不仅覆盖长者,更能惠及全社区居民,真正把‘15分钟健康生活圈’建成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圈。”
据统计,“美好生活馆家庭医生工作室”运行5个月以来,已开展活动10场次,参与医务人员达30人次(其中二三级医院专家11人),吸引200多名居民参与,新签约家庭医生居民30人,完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问卷筛查100多份,成功构建起社区“15分钟健康生活圈”。
未来,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持续推进“三个升级”:从单一健康咨询向康复理疗服务升级,从诊疗咨询向居家护理、中医养生延伸,从长者专属服务向全人群健康促进升级。计划引入更多先进设备完善体重管理(轻动汇、轻膳坊)等项目,充分发挥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设备的作用,全力打造社区智慧康养示范样板。
“一碗热汤的温度,一份健康的守护。”塘桥社区通过“时间巧嫁接、空间活利用、资源深融合”的创新实践,让老年群体在享受幸福“食”光的同时,收获触手可及的健康关怀,真正实现“小食堂大健康,小改造大幸福”的民生温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宋宁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安心小屋 ——立足社区的一站式社会心理服务模式探索
塘家社区老人共聚一堂 分享养生经验
健康社区 幸福生活丨社区健康管理中心——打造医防融合一站式健康服务新模式
升级打造“一站式”服务,开创医防融合新篇章
养老新模式 守护“夕阳红” 探访江北区首个“康复理疗”型社区养老服务站
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让“养老”变“享老”
让心理健康服务扎根“一站式”学生社区
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docx
社区健康驿站:打造全方位健康服务新模式
宁夏移动“健康社区”打造一站式服务
网址: 一顿饭的工夫享一站式健康服务,塘桥社区创新“长者食堂+”模式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2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