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养生保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
“要想长生、腹中常清”、“鱼生湿,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于是就有人从大鱼大肉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一全素食。
不错,在我们每天都大鱼大肉的时候,适当地吃粗粮、吃素食,必然能够帮助肠胃减缓负担、促进消化和吸收。但是,如果天天吃素,不讲究吃素的方法,认为只要吃素就好,那也绝不是应该提倡的。
吃素肯定有吃素的好处。素食者摄入的油脂较少,不容易肥胖,也不容易发生血管硬化的症状。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困扰。蔬菜中的纤维还可以抗癌,促进排便。
但长期不科学地吃素食绝对不利于健康,因为在素食中,除了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都很少,且营养价值较低,无法满足人体日常对优质蛋白质的需要。长期素食,因蛋白质和脂防摄入不足,不仅会营养
失调,还会明显降低身体抵抗力,易患传染病,还会引发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素食为主、肉食为辅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科学安排。因为人有32颗牙齿:4颗犬齿,8颗门齿和20颗臼齿。门齿像刀子,用来切蔬菜水果;白齿像磨,磨五谷杂粮豆子;犬齿尖利,用来吃肉。
我国古代医书《素问》中提到:“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其中,“益”为增补之意。肉类虽不为主,但与为主食的五谷相辅,可增进并补充主食的养生功效,更有益于人体健康。
肉类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常见的副食品之一,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合理的膳食中,肉类蛋白质的质量高于植物蛋白,其氨基酸的含量及比例与人体构成较为接近,易于消化吸收。对于老年人来说,它可以帮助补充优质蛋白质,延缓衰老。此外,肉类食品还提供给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要荤素搭配平衡,才是强身健体的要求和保证。荤素平衡是一种最理想的膳食模式。
科学的荤素平衡是指素多荤少,讲究平衡却不平均。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荤素平衡要求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比例应保持在7:1左右。过荤容易造成人体内脂肪的堆积,诱发肥胖症等多种慢性疾病。过素则造成身体营养不良,容易使精力下降、脑部发育不健全。
在全民大健康时代,我们传统中医的技法和药材选用配合上我们日常饮食习惯改变,会对健康身体的保持有更好的效果。冬虫夏草,具有增强免疫力,止咳润肺,养肾护肝等众多功效,这些是单纯靠吃素不能完全得到的。我们在煲汤、泡酒、冲食过程中不妨尝试加入一些冬虫夏草,这样既不会影响汤汁的食用口感,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声明
/来源 :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号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鉴于客观原因,本号部分推送文章可能未能事先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或发短信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