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了年纪该补就补,不丢人。”
十几年前,当提及“男性滋补”,多数人总会下意识地回避这个话题。对男性来说,谈论滋补仿佛是在承认身体亏空,隐含着“软弱无能”的意味;而对女性而言,触及这类话题,则无异于默认自己那些隐秘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然而随着观念开放,如今越来越多人愿意将“男士滋补”搬到台面上来谈。
《2024中国健康消费白皮书》的数据显示,男性高端滋补品市场规模同比增长47%。今年以来,在整体经济不够景气的大背景下,国内男士健康滋补品的购买量持续攀升。
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75%的购买者都是已婚女性,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这一比例甚至超过80%。当已婚女性主动为伴侣关注健康,这个曾经隐秘的市场正逐渐走向台前……
1、越来越多的“软男”
“结婚才三年,才35岁,身体就开始断崖式下滑,一天到晚把累挂在口头,感觉夫妻关系处成了室友。”上海33岁的李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分享道。
与此同时,“男人过了25岁就是60”也成为一条热梗,在各大平台迅速走红。尽管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我国男性的实际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据《男性健康与伴侣幸福手册》显示,在中国,男性受关键功能困扰达41%,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另一方面,据行业调研数据,我国约4.8亿已婚女性中,有近3.6亿(约75%)表示伴侣存在精力不足、状态下滑等情况。
当“能力下降”遇上“需求未被满足”,市场的张力就从中显现。
“大部分来店咨询的客户,都表示存在两性方面的困扰,希望能得到不依赖传统,得到长期改善。”京东平台上,头部男士滋补品“益-维-利”的销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这款来自香港的男性滋补品,因为一句“软男黄金”的外号,业绩翻了整整一倍。其突然走俏的原因与许多网红爆品如出一辙:先是在小众圈层中,获得极佳的口碑,随后借由某个小红书博主的介绍,获得一波意外流量。
不可否认,这种爆品的背后,离不开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但更重要的是,是“软男”越来越多的大背景才让它有了走俏的可能性。
从整体来看,截至2023年,中国男士健康滋补品市场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较十年前增长近60倍。国内相关企业超过50万家,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80%,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男士健康品生产和消费国。
2、“他好我也好”
“他不行了,我也不会好。所以这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的健康。”
令人意外的是,家有“软男”,许多已婚女性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更愿意以主动的姿态解决。
来自杭州的陈女士就表示,她早就在为丈夫采购上述“益-维-利”类膳食滋补品,直言“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通过这种方式,陈女士认为丈夫的改变明显,此前紧张的夫妻关系也和谐了许多。
科学研究表明,男性的身体状态在25-30岁达到峰值,35岁之后体能、精力会逐渐下降。而女性的需求在35岁后往往更为稳定,这种身体状态与需求的“时间差”,易导致生活节奏不协调。
过去,许多男性为了考虑家庭和谐,习惯于借助一些“速效应急制品”来提高表现,但这种方案存在诸多负面反应(如心脑疾病风险,心脏压力加大等),长期来看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事实上,这也是上述新兴滋养制剂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原因之一。在对待能力下降这件事上,越来越多人更愿意规避风险,采用长期调理的方案,让身体自然恢复,达到理想状态。
换句话说,滋补品瞄准的是“以养代治”,而非简单的“助性”。后者在技术上早已成熟,前者却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仍然有待于开发。目前来看,率先一步入局的“益-维-利”因为投入研发最早,集合了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优势明显,已经吃到了第一波红利。
然而,随着入局玩家越来越多,谁能成为真正的“软男黄金”,或许还需市场进一步验证。
03、乱象仍存,市场期待更规范发展
尽管整个男士健康品市场日益繁荣,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宣传夸大其次,消费者难以辨别。有报道称,部分低价小品牌产品成分不明,甚至添加违规物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数据显示,52%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男士健康品“宣传与实际不符”;68%的人担心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或质量不达标。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头部品牌,同时平台也需要加强监管、规范企业行为,让消费者能更放心地选择适合的产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