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促进孩子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促进孩子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作者:赵小明  编辑:杨丽雲 杨婷婷

  小明语录:

  有意识地提前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教育,人格塑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具体组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更精确的防范低欲综合征、促进孩子人格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呢?以下为小明老师原创研发的第三代儿童营地活动实操计划和具体方案。

  01 第三代营地成长的目标简介

  在本书的前面章节,我们给大家介绍了第一代第二代教育的特点和利弊,我们设计的第三代儿童成长营地教育,是专门针对今天的00后、10后身心成长特征,以及成长环境的不良诱因,面向未来孩子们的成长所需要的胜任能力,而设计的系统教育理念和实操。

  第三代儿童教育,相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教育模式而言,有望成为未来教育的方向,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现行教育弊端,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方式,兼顾大众与个体教育、社会与家庭教育,使儿童教育达成最优化。

  作为学校教育环境的补充,我们研发的第三代儿童教育的营地教育环境,创设了集学习、思维、习惯、立志、群体影响于一体的教育环境。

  02 第一点,人格互补完善设计

  家长们最常见的愿望,就是塑造孩子的一个好性格。

  性格,心理学里面又叫做人格,是应对环境的一个工具。当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友好、或者包含很多不良诱因时,我们的人格为了适应环境,就有可能发育出一些异常的性格面具。

  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孩子的性格与环境不匹配,产生对立违抗冲突,因环境不适应逐渐被边缘化;

  第二种孩子为了适应不良环境,发展出一种假性人格面具,比如讨好性格;

  第三种孩子放弃适应环境的努力,选择躺平低欲望。

  今天我们的孩子不太可能在家庭中被边缘化,更容易被边缘化的地方就是家庭以外的环境,比如学校、同伴关系。

  被边缘化的孩子缺少融进群体的能力。

  当不能进入群体时,群体也会慢慢冷落他,他和群体中的其他小伙伴无法形成稳定的关系,人格中应对关系的固化模式就会显现出来,自我隔离,走到群体的边缘走到角落,慢慢把自己孤立起来。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之后,只想简单的解决方法,比如把孩子送到一个夏令营去。

  但真正能促进孩子成长的营地环境,并不是简单的带着孩子们去游学、研学、逛博物馆等,而是在注意到孩子们人格发育中某些异常、发育滞后的情况下,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友好成长的环境,给孩子们一个进入成年之前最后重塑人格的机会,这就是真正的营地心理学设计。

  显然人是一种社群动物,人的这种社群动物的本性,塑造了我们性格中的很多方面。换句话说,人性一定与我们作为社群动物的属性产生了匹配关系。

  关于这一点,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在动物园,你会发现社群动物的群体性就很强,它们在社群里面会形成一种很明显的关系,往往是一种复杂的等级关系。

  而非群体动物,比如说像老虎,在动物园里面,当它想要做一种决定的时候,它不太会在乎其他动物的感受,它也不会在乎其他动物允不允许,它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是它的个体属性所决定的。

  儿童人格在形成过程中,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注意这么几种情况:

  有些儿童成长环境不够友好,甚至恶劣,这会使得儿童过于早熟,呈现出一种成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及情感模式,甚至有时候表情都过于成人化,说明这个儿童有太多社会性的面具。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这个孩子人格中出现了假性的人格,临床上叫做假性自体。虽然人人都有一部分虚假人格面具,但孩子过早有这样的人格面具说明成长环境不够友好。

  还有些孩子在这种不良环境下会出现两极化的表现。一极是过度讨好;另一极就是呈现出一种与环境冲突的状态。

  不管在家里还是家外,孩子都具有一种逆反、冲突、破坏性,甚至呈现出一些对立违抗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持续发育下去,就有可能形成反社会的人格障碍。

  所以,当一个孩子对环境表现出特别的冲突或者具有攻击性时,可以认为这个孩子的人格发育可能处于异常状态了。

  在孩子人格发育过程中,一方面是逐渐成熟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对环境产生归属感,会使孩子与环境的互动呈现友好状态。

  归属感必然会让孩子产生积极的情感模型、积极的关系模型,同时减少孩子与父母或学校规则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有些孩子已经在现有的不良环境中,产生了心理疾病,或性格存在固有缺陷,我们也可以通过提供更丰富的同伴互动、与不同性格的同伴发生人格认同模仿的机会,孩子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修补自身性格的不足,习得其他孩子人格中的长板。

  大家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遗传于自己的父母,并且又受到后天父母养育的进一步强化,导致孩子在各个方面都与自己的父母很像。

  但孩子的人格成长,需要更多不同的性格维度,作为自己人格完善的有益因子。

  现在很多孩子养育环境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他们与同龄人在自然世界玩耍时间过少,使他们没有条件与不同的小伙伴进行深度的人格互动。

  总的来说,我们要做的是两大点:

  第一,设计大量的孩子与自然之间的良好互动。

  第二,设计大量的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友好互动。

  两点合到一起,就是孩子与同伴在自然界中大量的友好互动。这种友好互动在当前孩子们的生活中不会天然发生,需要专门设计,因为这些孩子的人格发育状况不具备主动融入环境、产生友好互动关系的能力。

  我听说有个培训机构办了一期夏令营,招募了100多个孩子,其中有30多个孩子拒绝参加任何活动。

  每天就住在夏令营的宾馆里不出门玩手机游戏,吃喝全靠点外卖,家长们还以为孩子们在成长,其实孩子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玩游戏。

  夏令营结束之后,家长们得知情况都气疯了!

  我们要提醒所有的家长和心理工作者,一定要帮助孩子们在未成年之前,给他们创造更多离开网络虚拟产品的时间,因为这些网络虚拟产品使孩子无法产生更多真实的同伴关系,不能矫正他们的人际关系模式、锻炼人际互动的能力。

  给孩子创造一个友好的环境,同时离开一些可能具有伤害性的社交环境,这是弥补孩子人格发育最好的药物,所以这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心理咨询场景。

  我们第三代儿童营地教育的理念,鼓励孩子们在真实体验中增长知识,在同伴户外玩耍中互补人格。

  小明语录:

  为什么要做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营地?

  其中原因也是因为在营地里面我们可以通过同伴互动来帮助孩子们矫正他们这些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相关知识

促进孩子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doc
2019开学第一课:亲子互动,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浅谈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重视儿童早期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亲子系列」准妈妈做好2点促进胎儿心理健康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注这5点
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体育运动与健康教育
提升家庭心理健康:如何用科学方法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网址: 促进孩子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