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牙,发现牙龈总是出血,原以为是上火;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还以为是年纪到了;血压、血脂、血糖三项都不稳定,只能一边忌口一边吃药……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可能都和一个不起眼的营养素——维生素B12有关系?
别小看这个看起来没存在感的维生素,它在身体里可是忙得很。
不仅参与红细胞生成,还在神经系统、心血管代谢、血糖调节等多个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围绕补足维生素B12,聊聊它和血压、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哪些人更该注意它的补充。
不卖关子,信息量有点大,建议收藏慢慢看。
说到底,维生素B12其实不是“稀罕货”。
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比如肝脏、牛奶、鱼类和蛋类。但问题是,吸收它并不容易。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减少,胃黏膜萎缩,很多人吃得够但吸收不进去,结果还是缺。
那么它和“三高”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先说血压。
有研究指出,维生素B12参与一种叫做“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过程。这个物质如果在体内积累过多,会损伤血管内壁,导致血管收缩、弹性下降,从而影响血压。
补足B12,有助于降低这个物质的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血管负担。
很多人以为降压只靠少盐多动,其实营养也有一票发言权。
尤其是那些长期血压偏高但查不出其他原因的人,建议做一次维生素B12的相关检查,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再看血脂,这就更有意思了。维生素B12在脂肪代谢中也有参与,缺乏它时,脂肪酸代谢不畅,容易积聚在血管里,导致高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有些人明明饮食控制得很好,就是血脂降不下来,很可能是代谢“工具箱”里少了B12这把钥匙。
说得再直白点,如果身体是一家工厂,维生素B12就是一个重要的维修工。
它不直接“清理”血脂,但它保证机器(代谢系统)运转顺畅,脂肪才不会“卡壳”。
至于血糖,B12的影响就更容易被忽视。它间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也是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因子。
糖友们如果长期缺B12,除了血糖控制变差,还容易出现四肢麻木、神经异常等情况。
特别提醒的是,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人群,很容易导致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很多人不知道,降糖药吃得越久,B12的水平可能越低,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糖友血糖控制稳定,身体却越来越乏力的原因之一。
讲到这儿,可能有人心里犯嘀咕:那是不是大家都该补点B12?其实也不是。
我们接着聊聊4类特别容易缺乏B12的人群,他们是最容易从补充中获益的。
第一类是中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胃黏膜变薄,影响B12释放。即使饮食正常,吸收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明明吃得挺好,却经常觉得疲劳、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第二类是素食人群。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纯素或严格素食者摄入不足几乎是必然的。
这类人群建议定期监测B12水平,并在医生建议下选择合适的补充方式。
第三类就是刚才提到的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尤其是降糖药(二甲双胍)和胃酸抑制剂。
这些药物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机制,即便饮食再好也可能跟不上消耗速度。
第四类是肠胃功能较差或做过胃肠手术的人。
因为B12的吸收需要一个叫做“内因子”的物质,它在胃里分泌。如果胃功能受损,内因子减少,B12再多也吸收不了。
这类人如果经常感到疲乏、注意力下降、情绪波动,也要警惕是否和B12有关。
那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缺B12?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是验血。但平时也可以从一些生活信号中获取线索,比如经常乏力、记忆力下降、舌头发红发痛、手脚麻木等,这些都可能跟B12有关。
但这些症状并不是缺B12的“专属”,所以不能完全依赖自我判断。
有些人会问,那是不是B12补得越多越好?当然不是。维生素B12是水溶性维生素,虽然过量通常会通过尿液排出,但长期大剂量补充仍有风险,特别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人。
所以补充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不建议自行长期服用高剂量补剂。
日常生活中,其实通过饮食是最稳妥的方式。动物肝脏、瘦牛肉、鸡蛋、奶制品、深海鱼类都是不错的B12来源。
对于既不吃肉又不喝奶的朋友,就更需要关注补充渠道。
顺带一提,很多人以为一吃补剂就能解决问题,但补充营养素并不等于替代饮食结构的调整。比如吃高脂高糖食物,再靠补剂“中和”,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营养是个系统工程,补B12只是其中一环。
还有个常见误区是,以为B族维生素都差不多,一起补就行。
其实B12的吸收路径和其他B族(比如B6、B1)完全不同,混着吃不等于就能吸收好,反而容易“互相打架”。
有研究指出,维生素B12与叶酸、维生素B6联合作用更显著。三者一起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协同效果更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复合补剂”,饮食上均衡搭配就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我们总说“三高”是慢病,其实慢病的背后是慢性缺失。营养不良不等于吃得少,而是吃得不对、消化不良、吸收不畅。
这也是很多中老年人明明吃得多却总是没精神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维生素B12不是灵药,但它的重要性常被忽视。
对于很多早期症状不明显的“三高”人群来说,适当关注它,可能就是防止进一步恶化的一个小小转机。
最后特别强调一点,补充维生素B12并不能替代任何药物、饮食调整或运动干预。
它只是健康拼图中的一块,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维生素解决所有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它该有的分量。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参考资料: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2. 《维生素B12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研究发现:中国人60岁后补充5种维生素,可全面改善血压血脂血糖
1/5国人都缺它?最新研究:中国人50岁后补充这种维生素,可全面改善血压血脂血糖!
哈佛发现:糖尿病患者若经常补B12,用不了多久,身体或收获6好处
哈佛大学10年研究发现:这6类食物助降低全身炎症
苦丁茶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新的一年饮食上做些小改变,助益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高血脂警报拉响,美哈佛新研溶血专利12周降脂,正改写3亿人生死
降血压、血脂、血糖的水果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一杯酒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
降血压降血脂的果蔬验方
网址: 哈佛发现:补足维生素B12,可全面降低血压血脂血糖,4类人获益大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