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充斥着“A4腰”“直角肩”“BM女孩体重表”等畸形病态的审美标准,许多青少年女孩因此陷入“越瘦越美”的错误观念,甚至不惜以健康为代价疯狂减肥。
作为小儿妇科内分泌医生,我见过太多女孩因为盲目追求“瘦”而出现月经紊乱、营养不良、情绪障碍,甚至患上严重的进食障碍(如厌食症)。今天,我想告诉所有女孩:真正的美,绝不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的!健康美,才是真的美!
01
为什么青少年女孩会盲目觉得“瘦就是美”?
(1) 资本与媒体的错误引导
1.广告和影视剧的“瘦就是美”洗脑:许多品牌、综艺、网红刻意塑造“瘦=自律,胖=懒惰”的刻板印象,甚至推出“XX斤才能穿的衣服”等营销手段,制造身材焦虑。
2.社交媒体的滤镜效应:精修照片、短视频里的“完美身材”让女孩误以为现实中的自己“不够好”,而事实上,那些形象很多是经过PS或极端减肥达成的。
(2) 青春期女孩的心理特点
1.自我认同尚未稳定:青春期女孩容易受外界评价影响,渴望被认可,而“瘦”被错误地等同于“受欢迎”“自律”。
2.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班级、朋友圈里如果有人推崇“瘦”,女孩可能会跟风,甚至形成“比谁吃得更少”的不良竞争。
02
“瘦为美”对青少年女孩的健康危害有多大?
(1) 对心理健康的伤害
1.焦虑和抑郁:长期节食、体重焦虑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发展成进食障碍(如厌食症、暴食症)。
2.身体形象障碍(Body Dysmorphia):即使已经很瘦,仍觉得自己“胖”,陷入无止境的减肥循环。
(2) 对身体的伤害
1.妇科内分泌问题
月经紊乱甚至闭经:过度减肥会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影响卵巢功能。
2.消化系统问题
① 营养不良、贫血:长期节食可能导致蛋白质、铁、维生素缺乏,影响生长发育。
② 胃病、便秘:不规律饮食、过度节食可能引发胃炎、肠功能紊乱。
3.骨骼和肌肉健康
① 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钙质流失增加,低体重、营养不良会影响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
② 肌肉流失:过度节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基础代谢率下降,反而更容易反弹。
4.厌食症——最极端的危害
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极端恐惧体重增加,即使已经骨瘦如柴仍坚持节食,死亡率高达5%-20%。典型表现:
① 极度限制饮食,甚至每天只吃几口食物
② 强迫运动,消耗热量
③ 拒绝承认自己瘦,仍觉得自己“胖”
④ 伴随脱发、皮肤干燥、心率减慢等身体问题
⑤ 很多厌食症患者最初只是“想瘦一点”,但逐渐失去控制,最终危及生命!
03
怎样的体重和体型最适合青春期女孩?
(1) BMI(体重指数)= 体重(kg)÷ 身高⊃2;(m⊃2;),但青春期女孩的BMI范围与成人不同,需结合年龄、发育阶段评估。中国青少年BMI参考范围(来源:WS/T 586-2018):
(2) 科学评估体重——BMI不是唯一标准!BMI只是参考,还要看:
1.体脂率:健康范围:18%-28%,脂肪对雌激素合成至关重要!
2.肌肉量:运动型女孩可能BMI略高,但很健康。肌肉紧实,有力量感。
3.皮肤光泽:营养不良时皮肤干燥、脱发,健康的状态是皮肤有光泽,头发浓密。
4.月经是否规律:月经规律说明激素水平大概率没有太大问题。如果闭经,即使BMI“正常”,也可能营养不良。
04
如何科学管理体重?
(1)均衡饮食,别极端节食!
(2)科学运动,增肌比减脂更重要!
(3)关注体态,而非体重数字!
05
给家长的建议:如何帮助孩子
建立健康审美?
(1) 不评论孩子的体重,而是鼓励健康习惯(如“你今天运动后气色真好!”)。
(2) 树立多元审美榜样,让孩子知道“肌肉美”“力量美”同样值得欣赏。
(3) 警惕孩子的极端减肥行为(如突然不吃主食、催吐)。
06
姑娘们,健康才是真正的美!
美,从来不是单一的“瘦”!!!
美可以是运动员的力量感,可以是舞者的柔韧,可以是读书时的沉静气质。
你的价值,绝不是一个体重数字能定义的!
从今天起,请:
✅ 好好吃饭——你的身体需要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 科学运动——让肌肉更有力,而不是追求“虚弱瘦”!
✅ 拒绝身材焦虑——你本来就很美,无需迎合别人的标准!
请记住:健康,才是你最大的资本!
本文图片来源:VEER图库
原标题:《【科普文章】姑娘们,请勇敢拒绝“瘦为美”!健康才是第一位!》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37岁冬泳网红“拼命姑娘”去世,患癌两年拒绝治疗,冬天赤膊跑步
姑娘们注意
姑娘果为什么叫姑娘 姑娘果的名字由来是什么
中班健康教案《冰激凌小姑娘》
日本“灰姑娘体重”审美风潮下的危机:瘦就是美的病态审美如何侵蚀健康?
长腿姑娘美胸课程
姑娘手肉夹馍
这位姑娘4个月暴瘦40斤,因为她.............
灰姑娘减肥
一个为茶而生的民族,他们的姑娘不外嫁!
网址: 姑娘们,请勇敢拒绝“瘦为美”!健康才是第一位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