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过午不食的健康研究
“过午不食,百病不生”这一说法在民间流传已久。那么,“过午不食”究竟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呢?最近,一项最新研究为我们揭晓了答案,指出“下午5点后避免进食”确实有益于健康。这种饮食习惯不仅有助于抗衰老,还能有效抗炎。
❒ 研究揭示科学依据
2024年11月18日,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以及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联合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重要发现:轻断食对抗衰老具有显著效果。该研究指出,每天下午5点后避免进食,可以使免疫系统保持年轻状态,同时优化肠道菌群结构。
❒ 轻断食的显著效果
在此项研究中,参与者被分为轻断食组,他们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进食,其余时间则进行禁食,且食物选择均衡、热量适中。研究结果显示,轻断食组中超过九成的参与者成功减轻了体重,减重幅度大多在2%至4%之间,并且在限时饮食期间体重持续稳定下降。此外,轻断食还显著改善了免疫系统功能,并具有代谢益处,能发挥抗炎和抗衰老作用。同时,轻断食组参与者的肠道菌群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 饮食调整建议
当然,尽管早点吃晚餐对身体有益,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若因特殊情况无法提前晚餐时间,建议至少在睡前4小时完成晚餐。考虑到人们下班时间和路途的差异,晚上6至8点之间被视为较为合适的晚餐时间。
1、有助于控制体重
晚餐过量摄入食物,且夜间活动量相对较少,常导致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进而引发能量代谢过剩,存在罹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
2、肝脏健康维护
夜间,身体的代谢率会有所降低,同时能量消耗的途径也相对减少,这导致脂肪在体内更容易堆积,长此以往,可能会引发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3、提升胃部健康
由于工作或生活习惯,许多人会在夜间九、十点钟才享用晚餐。然而,晚饭后不久即进入休息状态,这往往导致食物在胃内未能充分消化。这种不良的饮食和休息习惯,容易使这类人群罹患胃炎、溃疡病等胃部疾病。
4、心血管健康改善
研究显示,那些在晚上8点后摄入较多食物的女性,其舒张压水平显著上升。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专家建议晚餐应尽早享用,并且减少晚餐在全天饮食热量中的占比。
5、优化睡眠质量
许多人在晚上较晚才吃晚餐,甚至有吃夜宵的习惯。然而,睡前摄入大量食物往往会干扰睡眠质量,使得第二天精神不振,情绪受到影响。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选择:过午不食的科学性与饮食建议
过午不食的科学依据及健康饮食建议
️过午不食:科学验证的益处
探讨过午不食的信仰与健康益处
过午不食真的有益健康吗?揭秘科学背后的真相!
“过午不食”真的科学吗?
科学揭秘饮食热量与健康建议
过午不食:科学饮食的新趋势与抗衰老奥秘
过午不食的益处及其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鱼与健康:多种鱼类被疑“致癌”,真相揭秘与科学饮食建议
网址: 过午不食:科学揭示其健康益处与饮食建议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