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自有生存之道,人类身体则是进化而来的结晶,人体的精密设计以及它运作规则,让我们可以不用耗费太多力气就能站立、行走,完成繁复的工作。这种设计在用最有效的方式在对抗地心引力,我们也早已习惯融入地心引力。
和其他 “习惯” 一样,时间长了,我们甚至开始遗忘重力的存在和重力对人体的影响。不要小看地心引力;假如你现在正靠着一堵墙,这堵墙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塌掉,你就会站不稳甚至摔倒。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和各方面压力,让身体的感知力逐渐变弱。生活环境和动作习惯让骨骼结构,尤其是作为运动体系的枢纽“骨盆”出现了各种角度、程度的歪斜(如:前倾、旋移)。
为了让我们能够以现代的方式“生存”(如:工作、社交、生活),我们的身体在无形之中,搭建了一堵又一堵“墙”,这些 “墙” 竖立在各种位置,用各种角度“支撑”,维持着我们坐、站、走时的稳定与平衡,让我们在外观上看起来至少是平衡的,没有摔倒的。这些“墙” 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偿,它们发生在骨、关节、结缔组织、肌肉等部位。
正如我们开头所提讲到的,人体在以最有效的方式对抗着地心引力;实际上,人体骨骼结构本身是端正的,通常由于成长环境(学习走路的阶段)、姿势习惯,以及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普遍性和环境压力,导致骨盆出现各种各样的歪斜。
当骨骼结构歪斜,力线跟着偏离,为了让身体保持平衡,各种“代偿”也就出现了,哪里需要借力,哪里就会出现一堵“墙”。假胯宽、小腿粗壮、驼背、疼痛等症状都是 “墙” 的表达方式。正因这些“墙”支撑,让人体忘记了如何使用那些轻松、高效的方式。
(跑步时的力线会出现的情况)
图A:跑步过程中骨盆端正,力线未偏移。
图B:右腿作为支撑腿,髋关节开始内旋,右膝盖开始向内扣,骨盆开始歪斜、旋移。为了保持平衡,右髋外侧、膝盖外侧则需要额外的力去代偿,更容易形成假胯宽,以及让膝盖周围的结缔组织产生炎症、疼痛。
图C:在图2B的基础上,右髋、膝加重了内旋、内扣,此时右脚有明显的足外翻,有足弓已向内下塌,骨盆前后左右的旋移更加明显。
骨盆作为枢纽,通过脊柱将上半身的重量传递到下肢,把下肢的力量传往上半身,这些代偿的类型和方式越多,影响骨盆歪斜的因素就越显著,并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有一天,你可能会突然发现背怎么也“挺”不直,并明显感觉到疼痛的时候,才会想到自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而实际上,这些症状,大多都源于骨骼结构的不端正。
借鉴复利的经典的例子——假设此时你的水平的值为1:
情形一:如果保持现状什么都不做,一年后还是1。
(即:1^365=1)
情形二:如果每天锻炼一点点,每天只进步1%,1年后你的平均值为37.8。
(即:1.01^365=37.8)
人体骨骼结构的不端正导致力线歪斜,就会倾向用错误动作完成锻炼,日积月累下,这37.8就是负面作用,产生各种症状;例如疼痛、水肿、不良体态等。这时候,你的锻炼会更容易把骨骼结构变得更歪。
前面所提到的“墙”,大多源自快肌纤维。即便是站立的静态动作,人体也会因为力线偏离的原因,迅速调动快肌纤维(理解为爆发力)去帮助身体保持平衡,这也是为什么站一会儿就累、腰痛、腿肿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症状会愈发明显,出现得也会更快,久坐、久站、久走,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休息,这也是复利效应的结果;这些代偿已经不仅是肌肉的借力了,而是逐渐蔓延到骨骼结构(骨、关节、结缔组织)的层面,产生炎症或其他症状。
常见的按摩、拉伸练习等,也只是暂时缓解表面症状。例如你经常肩颈酸痛,要是有定期去按摩、拉伸就不会那么难受;如果没有定期去按摩,那种不适感就会再次出现在身上。
如果骨骼结构还是歪斜的,那么力线也终究还是偏移的;回到日常生活中,以往的坏习惯也会不受控制的再次回到身上。
只有骨骼结构回归正轨,偏移的力线回正,重建新的动作习惯;无论是回归日常还是再做一些普通的锻炼,正确的肌肉也更容易、自然地被调动起来。
正如人体由大自然原本所设计的那样,你的体态原本就很匀称,也可以很轻盈、高效地对抗地心引力,“代偿” 自然而然就淡出了,此时复利效应呈正向积累,从内而发的抗衰能力自然也就更倾向于高出平均水准了。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下肢力线和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了解一下
下肢红色线条是什么鬼
下肢力量训练器械有什么?
穴位埋线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腹部胀,下肢浮肿,人消瘦,无力
和平精英强制下线健康系统怎么解除 健康系统解除攻略
下肢评估训练康复系统(下肢康复机器人)
智慧社区养老机构下肢运动老人活动设备加力健康下肢情景康复系统
什么是身体成分?它与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关系
下肢水肿为什么要抬高 三种方法可以缓解下肢水肿
网址: 下肢力线和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了解一下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