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传感器广泛应用受限于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大型设备体积和复杂操作等问题。为减少电池需求,设备设计需要在使用有线电源和刚性电池之间做出权衡,而能量收集器则依赖外部环境或用户活动,增加系统复杂性和能量损耗。近期研究展示了将能量收集与存储整合的微电网系统的可行性,这种系统通过优化与传感组件的匹配性,提升能量利用效率并延长运行时间,但仍需解决自主供电、微型化和舒适性等挑战。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Joseph Wang教授团队在Nature Electronics发表了题为“A fingertip-wearable microgrid system for autonomous energy management and metabolic monitoring”的文章。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指尖可穿戴微电网系统,集自主汗液发电、储能和汗液靶标物质监测功能于一体,佩戴在指尖操作,旨在克服传统可穿戴健康监测平台中的能源供应、传感能力、电路调节和体积较大等问题。
指尖能量管理模块的设计及是基于生物燃料电池(BFCs)和AgCl-Zn电池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BFCs通过阳极的乳酸氧化和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在0.5V时可实现最高约120µA/cm²的电流密度,并在10小时内产生约634mJ的能量。柔性可拉伸AgCl-Zn电池作为能量储存单元,确保机械拉伸性、轻量化和用户舒适性,并在反复机械变形下表现出灵活性和耐久性。集成的BFC和AgCl-Zn电池系统在15mM乳酸浓度下,为AgCl-Zn电池充电,持续供应16-19µA电流,电池电压超过1V,8小时充电后支持25µA放电超过6小时,累积能量容量超过150µAh。
通过不同条件下指尖触摸BFC测量评估了其生物能量收集能力,结果表明延长与汗液接触时间可增加收集的能量。单个BFC在日间办公和夜间睡眠8小时内分别收集了约125和90µAh的电量,显示出其在长时间内稳定收集并存储能量的能力。
由渗透性汗液驱动的微流体生物化学传感平台由水凝胶、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和纸基微流体通道组成,通过渗透作用从皮肤表面提取汗液并运输至传感器阵列,连续监测维生素C、葡萄糖、乳酸和左旋多巴四种生物标志物。该系统具有生物相容性,低功耗(低于2mW),可通过日常活动实时收集和监测数据,确保MCU连续运行达16小时。检测结果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页应用程序实时翻译并显示给用户。
该系统通过渗透提取实现多个生物标志物的连续监测,展现了在日常活动追踪中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具有在无创健康监测和日常生理参数跟踪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通过优化电路设计、电池和低功耗传感模块,可显著提高设备的寿命、稳定性和功能性,保持能量生成与消耗的持续平衡,使其在个性化健康监测和管理中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4-01236-7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Nature Electronics》杂志,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和立场,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
Enhance Health & Wellness: Digital Signage Content Ideas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Image.Marked资料.pdf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erms of Socialization Persp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ntal health monitoring using behavioral analysis based on social media content
綦江区计划生育协会优化生育政策服务项目采购公示“,”content“:”营盘山广场公交车站台灯箱广告位宣传:1.8万元/年;公交车吊旗广告位宣传500元/辆/月*6辆*6个月=1.8万元,合计价格3.6万元。
达良厚:中小学学生食堂急切呼唤社会化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42503
ANA新书推荐:《食肉动物密码:通过回归我们祖先的饮食来解开最佳健康状态的秘密》THE CARNIVORE CODE:Unlocking the Secrets to Optimal Health by Returning to Our Ancestral Diet by Paul Saladino M.D.(Europa Content)
女性美容美体瑜伽健身减肥健康讲座PPT
旅行时保持健康的十大秘诀 10 故事
常吃这几种果蔬小心伤肾,被列入黑名单,医生:要少吃
网址: content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3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