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市场监管总局:5年来共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

市场监管总局:5年来共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

关注

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自2020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等7部委,开展了为期5年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5年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非法添加等行为,强化网络、广告、反不正当竞争、直销、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执法,查办案件3.1万件,罚款5.4亿元;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

图片

发布会现场。 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刘松涛介绍,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稳步发展,不断满足健康消费需求,但也出现了虚假宣传、夸大功能、误导消费等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自2020年起组织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5年行动,推动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全程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始终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强化全过程风险防控,严把保健食品安全、功效、质量关。在事前准入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与备案管理,依法科学评价质量安全功效,规范功能声称和标签说明书,严把产品上市关。在事中生产方面,严格生产许可审查,确保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与注册备案技术要求保持一致,生产过程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强化体系检查,落实企业自查报告制度,保障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在事后监管方面,加强日常监管、实施飞行检查、加大抽检力度,5年来全国共抽检保健食品17.5万批次,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时采取下架、召回、处罚等措施,有效防范安全风险。

二是压实各方责任。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在落实属地责任方面,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一律由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到人。在落实主体责任方面,指导全国生产企业率先全部配齐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督促企业建立动态风险管控清单,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实现在最小工作单元精准防控风险,织密织细风险防控体系。

三是严打违法行为。5年清理整治采取“集中行动+长效治理”组合拳,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非法添加等行为,强化网络、广告、反不正当竞争、直销、旅游市场等重点领域执法,查办案件3.1万件,罚款5.4亿元;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加强科普宣传。市场监管总局结合整治发现的突出问题,广泛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发布健康饮食指南和消费提示500余篇,提醒消费者精准辨识、科学选购保健食品;组织“保健食品大家谈”活动,征集作品1000余件,公众访问量超过4000万人次,有效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保健食品,促进健康理性消费,避免误入欺诈陷阱。

刘松涛表示,通过5年清理整治,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抽检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责任落实更为到位,生产企业每年自查报告率和发现问题整改率均达100%;市场秩序更加规范,企业合规意识和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升;健康消费更趋理性,“购买保健食品认准‘小蓝帽’”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上游新闻记者 崔涛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相关部门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
市场监管总局: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5年查办案件3.1万件
2020年玉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案件通报新闻发布会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市场监管执法的新流程再造——潍坊市市场监管局多维构建行刑衔接机制探析
假蜂蜜、毒酒、化学成分冒充中药……公安机关侦破“两超一非”食品犯罪案件6100余起
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联手警方破获食品安全领域违法案件
六部门公布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
中国发布丨假蜂蜜、毒酒、化学成分冒充中药……公安机关侦破“两超一非”食品犯罪案件6100余起
整治保健品!市场监管总局回复代表委员:推动保健食品欺诈入刑

网址: 市场监管总局:5年来共侦办假劣“保健品”刑事案件1.2万件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2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