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通过抗性淀粉改善菌群、VR运动提升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成为代谢性疾病管理新常态。
本文整理:医学界会议报道组
全球人群整体健康水平的指标不断改善,但以肿瘤、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谢异常类疾病、精神疾病等为代表的慢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多种慢性病往往多病共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也给医疗系统带来极大负担。
2025年8月21-24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在重庆盛大召开。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带来一种新兴的健康管理模式——主动健康,系统阐述了生活方式医学在代谢性疾病防治中的前沿进展与实践参考。
图1. 贾伟平院士演讲现场
一、正在兴起的生活方式医学
贾伟平院士指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已成为全球主要死亡和致残的原因,是全球共同健康挑战。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主要缓解症状,难以解决病因,现代医疗模式正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为主、主动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
生活方式医学应运而生,它是指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强化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干预,提升健康素养、预防疾病和科学有关管理慢病。2025年7月,美国生活方式医学协会(ACLM)与国家社区卫生中心协会(NACHC)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将生活方式医学干预模式引入全国范围内的社区卫生中心。在欧洲、澳大利亚、亚洲等地区的国家,也开始逐步建立生活方式医学学会与认证体系。
同样在我国,生活方式医学也正在成为慢病管理的趋势。国内外指南也一致推荐将生活方式干预贯穿各类慢病全程管理。通过饮食、运动、睡眠和压力管理,不仅能预防疾病,甚至可实现部分慢性病的逆转。
二、吃对“碳”:抗性淀粉调控菌群,改善代谢
科学饮食干预作为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的一线治疗策略,也是其他代谢性疾病管理的核心。贾伟平院士团队聚焦“碳水化合物质量”,指出相较于天然淀粉,抗性淀粉作为一类不被小肠吸收的淀粉,可通过肠道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显著改善血糖、血脂和体重。
➤研究一:抗性淀粉干预超重/肥胖人群
一项随机交叉试验显示,每日补充40g克抗性淀粉持续8周,受试者体重平均下降2.8kg,胰岛素敏感性显著提升,肠道炎症指标下降。宏基因组学分析发现,青春双歧杆菌丰度显著升高,是抗性淀粉改善超重肥胖的关键。
图2. 抗性淀粉饮食干预具有显著减重作用
后续动物实验证实,将摄入抗性淀粉人群的粪便菌群移植给小鼠,可再现减重和代谢改善效应。而单独补充青春双歧杆菌未见明显效果,说明抗性淀粉需通过特定菌群发挥作用。
➤研究二:抗性淀粉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
在200例NAFLD患者中进行的4个月RCT显示,抗性淀粉干预组肝内脂肪含量显著下降,腹腔内脂肪、皮下脂肪及血清肝酶水平均改善。菌群分析发现,粪便拟杆菌粪便拟杆菌(B.stercoris)丰度下降,且其与支链氨基酸(BCAA)合成通路密切相关。
图3. 抗性淀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NAFLD
机制研究表明,该菌可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影响BCAA水平,进而促进肝细胞脂质合成、抑制分解,导致甘油三酯积聚。动物移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菌群-代谢物-肝脂代谢的因果链。
这两项研究分别发表于
Nature MedicineCell Metabolism,为 “饮食-菌群-代谢”干预提供了高级别证据。
三、动对“感”:VR运动助力青少年健康重塑
青少年肥胖是近年来公共卫生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1975年全球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为4%,2022年已升至1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超重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影响认知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首选干预方案,其中运动是重要方式,但传统运动干预难以坚持,普遍存在依从性低。针对此健康管理困境,贾伟平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合作,创新性地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灵境”运动系统,提升运动趣味性与可持续性。
图4.“灵境”运动系统采用深度强化学习驱动且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虚拟教练李生智能体,实现安全、有效、沉浸式且富有同理心的运动指导。
团队开展了全球首项青少年VR运动干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中,VR运动干预组进行每周3次、每次45分钟、持续8周运动,包含乒乓球和足球两种场景。结果显示,干预组体重、体脂、肝酶和血脂均显著改善,且在自我效能、幸福感、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尤其是嗅觉识别)方面的提升甚至优于真实运动组。
不仅如此,脑功能MRI显示,VR运动可激活情绪调节与执行功能相关脑区,提示其具有身心双重益处。该研究于2025年7月发表于
Nature Medicine,为青少年肥胖管理提供了新方案。
总结
贾伟平院士总结,我国正积极推进“健康中国2030”行动,生活方式医学是落实主动健康的核心路径。通过“吃对‘碳’、动对‘感’”等科学干预,结合菌群调控、数字技术等科技赋能,可实现慢病防控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最后她呼吁临床、科研与政策多方联动,共同推动主动健康成为全民常态。
专家简介
贾伟平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
《中华内科杂志》总编辑
亚州糖尿病研究会理事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责任编辑丨小林*"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知识
贾伟平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贾伟平院士出席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以数字化赋能慢性病管理
可能是方法没用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教你科学减重
健康小站丨无论怎么都瘦不下来?可能是你没找对方法
冬天坚持跑步,但是一斤也没瘦?可能是你没吃对!
香港大学教授贾伟:代谢组学推动健康食品现代化丨茶褐素
贾伟平:动态血糖监测严控血糖波动危害
自愈力是生命的一种本能丨专访逯博士健康方案定制者曹荣贵
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已超2亿,贾伟平院士:“窗口期”及时干预有望转归
越减越肥?可能是方法没用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教你科学减重
网址: 贾伟平院士:健康管理不好,可能是你没吃对“碳水”,也没找到对“运动方案”丨CSE 2025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2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