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健康卫士】健康科普|减肥的误区知多少!

【健康卫士】健康科普|减肥的误区知多少!

肥胖知多少

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指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的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肥胖的判定

目前常用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又译为体质指数。它是一种计算身高比体重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千克,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身高(kg/m2)。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的体重指数与身体脂肪的百分含量有明显的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肥胖程度。

八大错误认识

误区一:早餐不吃或少吃

少食多餐对身体更好

NWCR(美国国家体重控制登记处)发现:成功减肥者78%都规律地吃早餐,体重反弹者只有57%规律吃早餐。早餐可以唤醒身体的各种机能,让肠道蠕动起来,规律吃早餐不但可以减少肥胖、还可以减少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对长期的身体健康有益。如果你的体质是属于那种一吃就饱,一会就饿的类型,建议选择少食多餐,这样也有利于不将胃撑大,或者利于那些大胃王慢慢减少胃容量。细嚼慢咽有利于我们在吃的过程中,让胃不断给大脑发送信号,以免快速进食引起的过量进食。

误区二:拒绝主食

不吃主食 体重易反弹!

完全不吃主食的朋友,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迅速反弹!因为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且机体利用脂肪蛋白质供能,产生的废料更多,加重了身体负担。举个例子:【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法】

【低脂饮食法】和【地中海饮食减肥法】相比,在减肥的前3个月,低碳水饮食的效果更明显!这是因为低碳水初期糖原下降伴随大量的水份流失,但是减肥成果在1年和2年后,各类饮食之间没有明显差别。其实,不管是低糖?还是低脂?终归还是要控制总热量,做到均衡饮食。

误区三:减肥就要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的摄入应视情况而定!

几乎所有的减肥计划都是高蛋白饮食!这是为什么?其实,食用蛋白食物的过程就会消耗热量,且比吃其他食物消耗的热量要多得多,高蛋白食物的饱腹感又比较强,因此一直受减肥界的青睐。一味的追求高蛋白,会导致其他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对于运动员健身者来说可能会影响训练水平,对于靠脑力劳动的学生白领来说,会不利于大脑的血糖供应。

误区四:一点儿脂肪不能吃

很多脂肪类食物是有助于减肥的!比如坚果饱腹感较强,而且每日适量坚果可以有利于身体健康,对于胃口较大的人,可以选择将坚果和餐次一同进行,但不建议将坚果作为加餐,因为本身吃的就比较多,额外增加一次坚果反而增加了热量摄入;而对于少食多餐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少量的坚果,这时可以有效减少下一餐次的摄入量。

误区五:蔬菜水果敞开吃

水果摄入要限量!

除了根茎类的蔬菜外,一般蔬菜的热量都较低,对于胃口较大的人群来说应该增加蔬菜的摄入。但是要注意烹调用油,因为很多素菜在烹调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油脂,热量反而上去了,所以,尽量选择凉拌、煮制等方法,将有限的油脂用在该用的菜肴上,根茎类的蔬菜尽量当主食去食用。

误区六:零食不要碰

游离糖、反式脂肪酸,才是肥胖“真凶”!

对于烤肉、火锅和烧烤,其实是可以摄入一些的。因为它们是天然食物,在烤制的过程中会丢失部分油脂,只要不吃那些烧焦的地方就行,建议吃的过程中注意搭配上蔬菜、水果。然而糕点、饼干、膨化食品、蜜饯、饮料等加工产品,游离糖含量高,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这才是对健康和减肥最大的威胁。

误区七:减肥要吃补充剂

从天然食物获取营养才是王道!

长期摄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E、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蛋白补充剂不比食物中的天然蛋白质在增肌方面更有益处。所以,从天然食物获取营养才是我们最该遵循的规律!建议大家选择天然食物而不是代餐产品去减肥,代餐产品短期效果可能明显,但是反弹也是不可避免的。

误区八:吃不饱,没劲运动

运动要适度,有规律!

短时间体重下降,不但会导致皮肤蜡黄松弛、腰腹部皮肉坠拉,而且恢复饮食后很快就反弹了。所以,要想保持良好的身材、完美的曲线,是需要控制饮食和运动同时进行的。建议每天至少半小时的有氧运动,配合一周三次的无氧运动,效果比较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避开减肥误区 减肥的知识科普
【安全科普】卫生健康知识知多少
健康小科普丨科学减肥知多少
减肥的方法与误区你知多少?
运动减肥的误区 你知道多少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糖尿病饮食误区,您了解多少? 健康科普
认知减肥误区
【疾病科普】3个减肥误区全中?看完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健康中国专项行动科普】这些常见健身误区,你中招了吗?
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四大减肥误区

网址: 【健康卫士】健康科普|减肥的误区知多少!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4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