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盛夏的余热还未完全散去,孩子们的新学期已经悄然开启。校园里恢复了往日的热闹,但与此同时,各种传染病也迎来了“活跃期”。教室、食堂、宿舍等集体环境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别担心!这份为您精心准备的秋季高发传染病防护清单,助您为孩子筑牢健康防线,让他们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秋季校园常见“健康刺客”档案
✅ 诺如病毒(秋季呕吐病)
特征:起病急、传播快、感染力极强。主要引起剧烈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途径:“病从口入”,通过受污染的水、食物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 手足口病
特征: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但学龄儿童也可能中招。表现为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发热。
途径: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
✅ 流行性感冒(流感)
特征:不同于普通感冒,高热(39-40℃)、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重,而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
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 登革热
特征:由花蚊子(伊蚊)叮咬传播。突发高热、严重头痛、眼痛、肌肉关节痛(“碎骨热”),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和出血倾向。
途径:蚊媒传播,不会直接“人传人”。
✅ 细菌性痢疾
特征:由志贺菌引起。发热、腹痛、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想拉又拉不出的感觉)。
途径: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或手经口传播。
必备!家庭健康防护清单(家长篇)
请将这份清单付诸行动,它是保护孩子最有效的铠甲。
✅ 清单1:主动免疫——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全家老少都在流感季来临前(通常9-10月是最佳接种期)完成接种。
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鼓励适龄儿童接种。
其他疫苗:确保孩子的免疫规划疫苗(如麻腮风、水痘等)均已按时接种。
✅ 清单2:习惯养成——教会孩子“卫生课”
勤洗手: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使用“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公共物品后。
喝开水、吃熟食:不生吃或半生吃海产品,水果要彻底洗净,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物。
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用过的纸巾立即丢入垃圾桶。
不共享个人物品:教育孩子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清单3:环境营造——打造“无疫”空间
多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勤清洁: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玩具、桌面等。
防蚊灭蚊: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驱蚊液。及时清理家中及阳台的积水,杜绝蚊虫滋生。
✅ 清单4:健康监测——做孩子的“守护神”
晨检习惯:每天上学前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测量体温,检查手心、脚心、口腔有无皮疹。
及时报告: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异常症状,立即带孩子就医并居家休息,同时及时如实告知班主任。
杜绝带病上学: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康复,更是对全校师生负责,避免疫情在校园内扩散。
教会孩子!校园健康自查清单(孩子篇)
用简单的语言告诉孩子,遇到以下情况要马上告诉老师和家长:
“老师,我头晕、没力气。”(全身不适)
“老师,我肚子疼,想吐/想拉肚子。”(胃肠道症状)
“老师,我身上痒,长了小疙瘩。”(皮疹症状)
“老师,我觉得好冷/好热。”(发热症状)
万一中招,家庭护理要点
✅ 隔离休息
立即居家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诺如病毒)或凭医院复课证明方可返校。
✅ 对症处理:
呕吐腹泻时,注意补水,可服用口服补液盐Ⅲ防止脱水。
发热时,遵医嘱用药,物理降温。
✅ 清淡饮食
提供易消化的粥、面条等,减轻肠胃负担。
✅ 消毒处理
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要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并及时清理被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期望。守护这份期望,离不开您的细心与努力。让我们家校携手,用这份实用的“健康清单”,为孩子新学期的征程保驾护航,让他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更能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祝所有的“开学娃”健康、快乐、进步!
来源:青岛市预防医学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