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参果种植的发展历程
▲ 初期种植与挑战
仲夏时节,来到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的人参果种植基地,眼前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成片的人参果植株郁郁葱葱,白色的花朵在绿意中若隐若现,仿佛点缀在翡翠中的珍珠。农户们穿梭其间,忙着修枝打杈,他们的身影在绿叶间穿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与此同时,在石林县城的人参果脱毒育苗中心,无菌组培室里同样忙碌非凡。工作人员身着白大褂,他们正全神贯注地从事着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移植驯化等繁琐而重要的工作。他们培育的优质人参果脱毒种苗,将远销至云南的干热河谷地区,用于反季节人参果的种植。石林县经济作物站站长黄兴龙指着白色架子上一排排整齐的幼苗,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如今,石林已经能够实现全年培育人参果苗了。”
起初,石林因对种植条件认知不足,人参果种植进展缓慢,面临市场接受度低和病虫害防控困难,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大,产业发展缓慢。上世纪90年代初,石林开始尝试引进人参果种植,但因对种植条件认知不足,进展缓慢。直到1996年,在西街口镇的高海拔冷凉石漠化山坡试种后,才发现该地特殊地貌与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人参果生长。自此,人参果在石林真正扎根发芽。
石林的人参果种植基地内,人参果植株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这里产出的人参果,多汁清爽,甘甜爽口,与神话故事中所述的“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三千年成熟”的仙果大相径庭。这得益于石林独特的自然条件,包括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土壤和亚热带高原气候,但更关键的是,这里拥有优质的种苗。
然而,初期种植并不容易。市场接受度低,消费者对人参果的口感不认可,加之对病虫害认识不足,防控困难,种苗常常全军覆没。这导致石林县的人参果种植面积波动大,产业发展缓慢。
面对口感差、抗病性弱的问题,当时的国内研究又很少,缺乏经验借鉴。农业技术人员只能自力更生,与市里专家合作,尝试脱毒种苗培育。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他们终于结出了形状正常的果子。经历过那段艰难培育研发历程的黄兴龙,至今仍对那段日子记忆犹新。
▲ 脱毒种苗的培育成功
经过不懈努力,脱毒人参果苗终于成功培育。这种苗种不仅更适应多变的环境,还具有显著的抗病性,耐寒耐旱,生长健壮,产量与果品质量均有所提升。自推广种植以来,石林县的人参果种植面积持续稳步增长。
石林自力更生,经过多次试验,成功培育出脱毒人参果苗,这种苗种具有抗病性,适应环境,促进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 产业标准的建立与推广
在解决人参果苗抗病性问题的基础上,石林县进一步与科研院校、机构合作,开展人参果杂交育种研究,旨在筛选出更优质的品种,为人参果的“芯片”进行升级。经过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2023年,曾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83天的人参果种子,在石林县经济作物站播种后,成功筛选出优良植株并结出丰硕果实。
石林制定了相关技术规程,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模式,提高人参果的市场认可度,并获得地理和绿色食品认证,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石林县还制定了《人参果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和《人参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推广“科技小院+农技协+合作社+基地+果农”模式,致力于生态绿色有机种植。在这些努力下,石林人参果以其高产量和优良口感逐渐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2022年,石林县(人参果)更是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人参果产业已成为石林的一张亮丽名片。
02人参果产业的经济影响
▲ 种植面积与产量增长
随着石林人参果产业的蓬勃发展,周边陆良、弥勒、泸西等县市也纷纷加入到人参果的种植行列。同时,石林县还积极引领红河、楚雄等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反季节人参果,从而实现了人参果的全年无间断供应。
目前,石林人参果种植面积扩展到17.21万亩,年均产量28万吨,年均销售额21亿元,科技助力使其成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如今,石林县人参果的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7.21万亩,近三年来,年均产量高达28万吨,年均销售额更是达到21亿元。
▲ 经济效益与区域影响
在科技的助力下,石林县以仅占17.9%的人参果种植面积,却创造了47.9%的农业产值,稳坐商品人参果种植、集散、销售及优质种苗繁育的重要地位。
人参果产业逆袭成为“金果果”,以小面积创造了高农业产值,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反季节种植,实现全年供应,显著提升区域经济效益。人参果已然成为石林人民致富增收的“金果果”与“幸福果”。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昆明石林县掀起人参果栽植热潮
“春城产业导师”于德才助推石林人参果产业发展
云南石林人参果种植促致富
中国石林打造“生命之火”“抗癌之王”人参果种植基地
茄科水果人参果的逆袭之路!
石林人参果
云南石林:人参果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石林人参果特色小镇产业发展
石林县人参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100天,从0到1,我的创业逆袭之路
网址: 从种植困境到产业崛起:石林人参果的逆袭之路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65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