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中医医师需要掌握的基础科目,是中医医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辩证”也有着不少内容,很多都是临床上的重点知识。环球网校小编为了方便您的复习,为您整理了: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第四章:辨证”:三焦辩证,请您查阅。
相关推荐:中医助理医师考点梳理《中医诊断学》单元汇总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为防止错过时间节点,您可以 免费预约短信提醒服务,我们会在报名、准考证打印等时间点提醒您。
第四章 辨 证
第六节 三焦辨证
创立者: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
适应范围:温热病 湿温病
理论来源:《内经》《伤寒论》《温热论》
上焦: 心肺
中焦: 脾胃
下焦: 肝肾
(一)上焦病证
(1)温病初起,邪袭肺卫:
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脉浮数
(2)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高热,咳喘气粗,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3)肺卫之邪,逆传心包:
身灼热,神昏 谵语,舌蹇肢厥,舌红绛
(二)中焦病证
(1)阳明燥热,里热炽盛:
①壮热,口渴,汗大出,脉洪大(经热证)
②日晡潮热,腹胀满硬痛,便秘,脉沉实 (腑实证)
(2)太阴湿热:
①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苔黄腻,脉濡数(湿热薰蒸)
②脘腹痞闷,肢体困重,泛恶欲吐,大便溏泄(湿阻气机)
(三)下焦病证
(1)肾阴耗损,虚热内扰:
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背,舌绛,
脉细数,舌燥咽干,耳聋,神倦,脉虚
(2)虚风内动:
手足蠕动或瘛疭;或心烦不寐,心憺憺大动
小结:
•都认为外感病的发展过程是由轻到重,由浅入深
•卫气营血、三焦辨证是对六经辨证的很好发挥和补充,更符合现代临床实际
以上就是环球网校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第四章:辨证”:三焦辩证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您可以点击下方资料下载按钮免费获取精品备考资料。
相关知识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第四章:辩证”:三焦辨证
《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
护理学三焦辩证.pptx
中医诊断学问诊中的辨筋辨证特点.pptx
中医诊疗师证书报考费 中医诊疗师证怎么考的
中医诊断学(下)
中医诊断学中的辨证与提高诊断准确性研究.pptx
中医理疗师资格证怎么考
中医诊断学.ppt
《中医诊断学》
网址: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考点梳理“第四章:辩证”:三焦辨证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