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的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温病的辨证体系 三焦辨证 从地位性质上来讲:三焦是六腑之一 。 从形态上来讲:三焦有名无形,是躯体之内、脏腑之外,分布于人体胸腹腔的一个大腑。 从总体功能上来讲,三焦是气机的通道、气化的场所 。 从部位划分来讲:分上、中、下三焦,包含相关的脏腑器官。 三焦的含义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三焦划分不单纯根据部位,还结合三焦及脏腑功能 上焦:肺、心(心包) 中焦:脾、胃、胆、大肠 下焦:肝、肾、膀胱、小肠 脏腑三焦划分 结合三焦部位及三焦功能,将温病所导致的脏腑器官功能失调及器质性损害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病位、病性及浅深层次,归纳证候类型,指导治疗及疾病发展、预后的判断。 三焦辨证的含义 吴鞠通: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三焦证候相互传变 刘河间:首曰上焦,尾曰下焦 喻嘉言:从口从鼻所入之邪,必先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 王孟英:夫温热究三焦者,非谓病必上焦始,而渐及中下也。 顺传、逆传 三焦辨证的证候与病理 1.邪在上焦(初期) 临床表现: 邪袭肺卫:病机:温邪犯肺,肺气失宣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手太阴肺 邪热壅肺:病机: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辨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湿热阻肺:病机:湿热病邪、暑湿病邪犯肺 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 咳嗽,苔白腻 脏腑定位:手太阴肺及手厥阴心包为主 邪陷心包:病机:邪热内陷,包络机窍阻闭 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蹇,舌绛 手厥阴心包 湿蒙心包:病机:湿热酿蒸痰浊,蒙蔽心包 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寐,舌苔垢腻 上焦病的转归 1.不传变:从表而解 2.传入中焦 3.病情加重 肺气受伤,化源欲绝 内陷心包,内闭外脱 2.邪在中焦(中期或极期) 脏腑定位:胃、脾、大肠为主 临床表现: 1)阳明热炽: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 2)阳明热结: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3)湿热积滞博结肠腑: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胶闭,苔黄腻、黄浊。 4)湿热中阻: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中焦病转归: 1.邪热虽盛,正气未伤---祛邪外出 2.腑实津伤,真阴耗竭----土克水者 3.湿热秽浊偏盛,困阻中焦,弥漫上下 ---- 阻塞机窍 3.邪在下焦(温病后期) 脏腑定位:肾、肝为主 临床表现: 1)肾精耗损:神惫萎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 咽燥,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2)虚风内动: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疭 ,舌干绛而萎,脉虚。 下焦病转归 1.正气较盛,正能敌邪---外出而愈 2.阴精耗竭,阳气失于依附---阴竭阳脱(死亡)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1.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卫 上焦肺 气 中焦脾胃 营 上焦心包 血 下焦肝肾 卫气营血辨证客观反映温邪入侵人体后,人体的防卫功能、脏腑的气机和功能,机体的营养物质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它揭示温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把温病变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符合临床实际情况。适用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和轻重。 2.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各有侧重,临床须有机配合运用 不足之处: ⑴ 未能辨明具体病变脏腑。 ⑵ 详于病变过程中的实证,略于病变病变过程的虚证。 ⑶ 适于阐述温热性质病证,不适于阐述湿热性质病证。 三焦辨证对病变的脏腑定位较明确,而且既适于温热性质病证,也适于湿热性质病证。 不足之处: ⑴ 三焦划分法不够精确,科学性不强。 ⑵ 传变规律也欠科学性 ⑶未论述温病实
相关知识
三焦辨证.ppt
三焦的辨证.ppt
温病辨证(二)三焦辨证
浅谈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论治】
三焦辨证概述
三焦辨证概要
什么是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施治
知识点复习:三焦辨证
网址: 三焦的辨证.ppt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