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抬高性AMI 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 背向心肌坏死区 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型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T波倒置 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当前第94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但aVR导联ST段抬高,或有对称性T波倒置 无病理性Q波,也无ST段变化,仅有T波倒置变化 非ST段抬高AMI 当前第95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动态性改变 在起病数小时内可无异常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的T波 ST段抬高 AMI 当前第96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动态性改变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的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2天内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此后大多永久存在 ST段抬高 AMI 当前第97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动态性改变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进行治疗干预,抬高的ST段可在数日至2周内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逐渐平坦或倒置,为亚急性期改变。 ST段抬高 AMI 当前第98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动态性改变 ST段抬高 AMI 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形倒置,两支对称,为慢性期改变。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则表现为普遍压低的ST段(除aVR,有时V1外)和对称倒置加深的T波逐渐恢复,但始终不出现Q波。 当前第99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当前第100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ST段抬高性AMI的定位诊断 当前第101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Ⅱ、Ⅲ、 aVF 下壁 Ⅰ、aVL 高侧壁 前间壁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局限前壁 广泛前壁 正后壁 当前第102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当前第103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急性广泛前壁、侧壁心肌梗死心电图 当前第104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V1、V2、V3导联 前间壁心肌梗死 当前第105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II 、III、 aVF导联 下壁心肌梗死 当前第106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V1~V3导联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当前第107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V1~V5导联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当前第108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超声心动图 当前第109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WBC、ESR、CRP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当前第110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 心肌酶 起病 高峰 恢复 CK-MB 4h 16~24h 3~4d CK 6h 24h 3~4d AST 6~12h 24~48h3~6d cTnI或 3~4h 11~24h 7~10d cTnT 3~4h 24~48h 10~14d 肌红蛋白 2h 12h 24~48h 当前第111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心肌梗死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 缺血性胸痛 特征性心电图 心肌酶/坏死性标记物的动态变化 当前第112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新的AMI诊断指南: 心肌损伤标记物显著增高(CK-MB、TnT / I ) 并且具有下述一项即可诊断 1) 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 2) ST-T动态改变 3) 典型胸痛症状 4) 心脏冠脉介入治疗后 当前第113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心绞痛 急性心包炎 急性肺动脉栓塞 急腹症 急性主动脉夹层 心肌梗死鉴别诊断 当前第114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高达50%, 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 心脏破裂 1周 ,少见 心包填塞—心室游离壁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破裂 栓塞 心室壁瘤 5%~20%,主要见于前壁MI 可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 心肌梗死并发症 当前第115页共有162页编于星期五3点 心前区疼痛 病史、
相关知识
部队心理健康教育演示文稿
冠心病健康教育演示文稿
肿瘤病人健康教育演示文稿
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范文5篇
护士如何做好健康教育演示文稿.ppt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演讲稿
心理教育健康演讲稿(通用范文10篇)
儿童身心健康演讲稿,第(2)页
健康生活教育的演讲稿
健康教育演讲稿(八篇)
网址: 冠心病健康教育演示文稿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2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