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是什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的相对性。心理健康常见误区,主要内容,3。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概念的发展,4。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新概念的内涵,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性和正常生理功能。这是对生物医学的基本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是指以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类生命活动为目的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其他方面的基础,但它不是一个必要的因素。5、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新概念的内涵,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各种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并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心理结构,并与环境相协调。心理健康是以生理健康为基础的,高于生理健康

2、,是生理健康的发展。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新概念的内涵,道德健康道德健康主要是指不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假、善恶、荣辱、美丑的概念,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为他人的利益和幸福做出贡献。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新概念的内涵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是指一个人能够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并被他人理解和接受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具有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和工作能力;他不仅能胜任各种个人角色,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成就和自我实现。社会适应是最高水平的健康,是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级健康水平。健康的概念和内涵扩展阅读健康心理

3、学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利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来探索和解决与维持或促进人类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身体疾病有关的问题。这门学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受到预防医学的关注。医学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下出现的。为了节省医疗费用和降低发病率,美国率先开展了健康心理学的研究。1976年,美国心理协会讨论了心理学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强调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外,还指出心理学应该研究对人体健康有害或引起疾病的心理和社会行为因素,探索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纠正,帮助人们学会应对心理和社会压力。于是,一个由心理学家组成的健康研究小组成立了,在此基础上,健康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4、于1978年8月正式成立,成为美国心理协会的第38个分支,并成立了健康心理学和行为医学杂志。约瑟夫马塔拉佐(1982)是该分支的第一任主席,他提出了健康心理学的四个目标:第一,保持和促进健康;第二,预防和治疗疾病;第三,确定病因以及健康、疾病和相关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第四,分析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卫生政策。9、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精神分析的人文主义学派承认心理行为主义学派的精神病理学;10、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精神分析学派强调人格健康和人格结构: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原始的冲动和本能,幸福的原则。超我:良心、理想和道德原则。自我是人格中理性和现实的部分,追求现实的原则。自我有三个功能:

5、应对外部现实;2感受并满足身份的需求;接受超我监督。换句话说,它调节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当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协调时,我们的心理就会处于,1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人本主义学派的强调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并且有一种完成、实现、维持和成长的内在趋势。在这种自我实现趋势的驱动下,我们变得更加独立、更加独特、更加对社会负责,并成为有功能的人。12、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人本主义心理健康观强调自我实现,相关阅读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有足够的自我保障;2充分了解自己,能够正确

6、评价自己;3.你的生活和理想是现实的;(4)能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接触,不脱离周围真实环境;能够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在社会规范允许的前提下,在有限的程度上发挥自己的我;在不违反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13、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心理学的认知学派的心理健康概念强调认知的合理性,而认知学派重视认知对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压力和消极的生活事件并不直接导致一个人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而是在扭曲和错误思维的影响下由认知加工引起的,错误的认知方式往往以“自动思维”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些错误的思维往

7、往是无意识地进行的。2能让人们保护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幸福;(3)能使人们更快地实现他们的目标;让人们远离他人的烦恼;能迅速预防或消除情绪困扰。莫尔茨比提出了不合理信念的五个特征:包含许多主观猜测;使人有情绪困扰;使人们难以实现现实的目标;积极干预他人的烦恼;长期无法消除或缓解情绪困扰,导致不适当的反应。15,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行为健康,“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倾向、能力、职业和他祖先的种族”,16,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行为学派的心理学。行为主义治疗通常针对特殊问题行为(不良行为或异常行为),并使用行为技术,

8、如增加目标行为(良好行为或正常行为)的发生率或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率来纠正问题行为。行为主义不关心心理是否健康的概念。它不承认心理学的存在,也不认为不健康的心理会影响行为。它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它只关心个人行为是否正常。17、心理健康、行为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相关的阅读系统脱敏方法和系统脱敏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沃尔帕认为,神经症的原因是没有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和焦虑反应多次结合成为一种坚定的焦虑刺激,产生异常的焦虑或神经行为。此外,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和焦虑状态是一个对抗的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抑制另一种状态。例如,在肌肉放松状态下,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

9、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图、皮肤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与焦虑完全相反的变化。因此,将焦虑刺激与另一种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反应(如放松反应)结合起来,会逐渐削弱原有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关系,并逐渐降低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系统脱敏疗法应包括三个步骤:(1)确定恐惧或焦虑水平,这是系统脱敏疗法的基础和主要方向;(2)放松训练;(3)要求患者在放松时根据一定程度的恐惧或焦虑进行脱敏。18、精神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精神病理学中的精神健康概念精神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精神疾病和导致精神疾病的行为的学科,主要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展、症状和治疗。精神病理学主要从生物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精神健康的概念

10、。19、精神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精神病理学的精神健康观。徐有新(2011)认为心理健康有三个特征:成长,从幼稚到成熟,成熟意味着独立、稳定的价值观、对挫折和失败的宽容以及人格各方面的良好融合;发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动机和需求,从基本需求到潜在需求;在相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是健康的,否则就是不健康的。20、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内涵、精神病理学的精神健康观、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相关阅读标准(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原则。心理学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或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如果一个人确信他所看到或听到的,并且在客观世界中,没有刺激使他有这种感

11、觉,那么他可能会产生幻觉。(2)心理活动的内部协调。人类心理活动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和谐的关系,这就保证了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高度准确和有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做出快乐的反应,或者对一件快乐的事情做出痛苦的反应,那么他的心理活动就会失去协调性,可能会出现心理异常。(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形成自己独特而完整的个性和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一般不容易在没有重大外部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果没有明显的外部原因,一个人的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有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正常的。身体健康与否,我

12、们可以通过医生的检查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精神健康与否,我们不能得出直接而明确的结论。目前,由于不同学者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侧重点不同,也由于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别,所以没有像身体健康和不健康人群那样容易测量的明显的生理指标。因此,心理健康有多种标准。然而,尽管有许多心理健康标准,但它们之间有一些共同点。这里我们总结了心理健康标准的五个维度,作为本书的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22,认知健康,情感健康,人格健康,现实世界中良好的生活能力,心理健康标准,23,认知健康,心理健康标准,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即处理关于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外部事物的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13、想象、思维等。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会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认知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许多学者强调了认知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强调“正常的认知过程和正常的智力”;中国学者马建清在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中提出了心理健康标准,强调“正常智力”。此外,心理学家王登峰(2003)、斯科特(1991)、王继生(1984)、徐有新(1988)和王熙勇(1988)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认知健康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4,情绪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是人脑对客观外部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的反应,这是由个体需求介导的。从个人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健康的情绪

14、状态是基于一个人已经发展了情绪整合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具有多种情绪的完整的个体。健康的情绪状态不是拒绝负面情绪,而是正视并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判断情绪状态是否健康的主要标准有三个:(1)情绪反应和刺激是相容的,开心时笑,悲伤时哭是正常的;(2)情绪反应的强度与刺激的强度相适应;如果你看到蟑螂的反应,(3)当刺激消失时,情绪状态会逐渐平静下来。26,人格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人格是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和统一,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影响人们的内隐或外显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具体表现:人格健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结构的完整与和谐,二是自我接纳(赵强

15、,2009)。人格结构的完整性意味着人格的每一部分都存在,每一部分都在和谐与平衡中发展。自我接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自己的特点持积极的态度,接受自己的现实,不为自己的优点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27,现实世界的生存能力,心理健康标准,健全的社会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爱情生活,28,现实世界的生存能力,心理健康标准,健全的社会功能:指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良好社会功能的个体具有更高的自尊体验和自我效能感。在现实世界中,生存能力是健全的,心理健康是标准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指社会群体之间通过交流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社会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归属感和

16、被接受和被需要的感觉。30.良好的现实生活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它是人的综合心理特征和个体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社会适应水平对人们面对社会形势的应对能力有很大影响。适应性强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并有能力在遇到紧急情况、恐惧和危险时摆脱困境。适应性差的人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容易紧张、恐慌和混乱。热爱生活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的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31,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心理调节能力主要包括自我调控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赵强,2009)。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调节能力是人们有意识地、积极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17、,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症状,提高认知水平,消除不良行为,提高社会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性成熟和恢复心理健康的过程。具体表现:具有良好心理调节能力的人能够有意识地、积极地、有选择地改造和利用环境,使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即使遇到不幸,也能迅速摆脱。然而,缺乏心理调节能力的人要么沉浸在过去的生活中无法自拔,要么对未来的生活忧心忡忡,整天担心自己的优越感和焦虑感,从而破坏心理平衡,失去健康。32,相关阅读,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标准由清华大学范福民教授提出范福民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范福民,2006): 能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接受自我;3能协调和控制情

相关知识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现代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健康的概念,健康的十项标准
健康的概念及标准是什么
健康的概念  健康的十项标准
生活方式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认识心理健康的概念

网址: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