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糖酵解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及有氧呼吸。尽管有氧呼吸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往往仅限于表面。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将从糖酵解入手,为您揭示有氧呼吸的奥秘。
01糖酵解的三大阶段
❒ 第一阶段:糖的活化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的活化。这一阶段以葡萄糖为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葡萄糖被逐步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和1,6-二磷酸果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消耗了两个ATP,但却并未生成新的ATP,这恰恰体现了细胞在能量转换上的精妙设计。
❒ 第二阶段:裂解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裂解。这一阶段将揭示更多的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细节,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有氧呼吸的复杂过程。
1,6-二磷酸果糖在醛缩酶的催化下,其三、四位上的碳之间的键发生断裂,可逆地生成一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一分子磷酸二羟丙酮。随后,磷酸二羟丙酮在磷酸丙糖异构酶的作用下,经过空间结构的调整,可逆地转化为3-磷酸甘油醛。这一系列的反应,标志着糖酵解的第二阶段——裂解,已经圆满结束。
❒ 第三阶段:储能
接下来,我们迎来了糖酵解的最后一个阶段——储能。在这一阶段,经过前两步转化而来的3-磷酸甘油醛,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下,结合磷酸并脱去一个氢,形成1,3-二磷酸甘油酸,同时释放出还原性辅酶1。这一步骤是糖酵解过程中唯一的脱氢反应,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1,3-二磷酸甘油酸在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底物磷酸化,即把自己的磷酸基团转移给ADP,从而生成ATP。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裂解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两分子的3-磷酸甘油醛,因此这一步实际上产生了两分子的ATP,实现了能量的有效保存。
2-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反应,生成2-磷酸甘油酸。这一“变位”过程实质上是分子内的化学变化,涉及磷酸基团从三位移至二位。随后,2-磷酸甘油酸在烯醇化酶的作用下,可逆地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名称中的“烯醇”源自其分子结构,含有“烯”(即仅有碳氢的碳碳双键)和“醇”的官能团。
最后两步其实是连贯的。首先,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去除磷酸基团并转化为烯醇式丙酮酸,同时生成ATP(两分子)。紧接着,烯醇式丙酮酸自发可逆地转变为丙酮酸,标志着糖酵解的圆满结束。
总反应式
C6H12O6(葡萄糖) + 2ADP(腺苷二磷酸) + 2Pi(磷酸) + 2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丙酮酸。这一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和分子的转化,为细胞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中间产物。
C3H4O3(丙酮酸) + 2ATP(腺苷三磷酸) + 2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型)
在糖酵解的后续阶段,丙酮酸经过进一步转化,与ADP和NADH结合,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并生成ATP。这一反应为细胞提供了高能磷酸键,用于驱动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举报/反馈
相关知识
糖酵解过程的两个阶段
糖酵解途径及阶段
糖酵解的奥秘:丙酮酸的故事
糖代谢的全面解析:从无氧酵解到有氧氧化
糖酵解过程分哪几个阶段?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什么。
糖酵解的过程
糖酵解的全程揭秘:从葡萄糖到乳酸的无氧转化
糖代谢的奥秘:从酵解到氧化的调控机制
糖酵解的过程(11页)
重庆大学生物学考研经验分享:糖酵解与磷酸戊糖途径详解
网址: 糖酵解的三大阶段:从糖的活化到丙酮酸的生成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5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