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艾灸哪个部位祛湿

艾灸哪个部位祛湿

艾灸祛湿可选取足三里、丰隆、中脘、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湿气重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健脾化湿、促进水液代谢。

1、足三里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是足阳明胃经合穴。艾灸该穴位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因脾虚湿困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常与阴陵泉配伍使用,适合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人群。操作时需对准穴位上方3厘米处悬灸,皮肤微微发红即可停止。

2、丰隆

丰隆属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该穴位为化痰祛湿要穴,对痰湿内阻引起的头重如裹、肢体困重效果显著。可与中脘穴交替施灸,适用于体型肥胖、舌苔厚腻者。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

3、中脘

中脘位于脐上4寸,是任脉与多条经脉交会处。艾灸此穴能直接温煦脾胃阳气,化解中焦寒湿,缓解脘腹冷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采用隔姜灸法增强温补效果,但阴虚火旺者慎用。施灸后需注意腹部保暖。

4、阴陵泉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合穴,在小腿内侧。该穴擅长利水渗湿,对下肢浮肿、小便不利效果明显。常与三阴交配合使用,适合梅雨季节或长期涉水人群。施灸时以局部温热感传导至足部为佳,单次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5、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内踝尖上3寸。艾灸此处可同时调节三脏功能,改善妇科带下、经期水肿等湿浊下注症状。孕妇禁用该穴位。建议在上午阳气升发时施灸,灸后适当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

进行艾灸祛湿时需保持环境通风,施灸前后避免冷水沐浴。湿气重者应配合饮食调节,少食生冷甜腻食物,适当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若出现口苦咽干、皮肤瘙痒等湿热症状,或湿气症状持续未缓解,应及时就医辨证处理。日常可练习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等动作辅助祛湿。

相关知识

健脾祛湿艾灸哪个部位
祛湿艾灸的部位在哪里
如何艾灸祛湿 艾灸祛湿穴位和方法
艾灸怎么祛湿 艾灸四大穴位巧祛湿
艾灸祛湿热灸哪些穴位
【中康安健】艾灸祛湿法 艾灸6个穴位祛湿邪
春季艾灸有好处 六个穴位艾灸祛湿气
艾灸去湿气灸哪个部位
艾灸哪个部位最去湿
艾灸祛湿灸哪里

网址: 艾灸哪个部位祛湿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