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浓香型白酒多粮发酵,配料与入窖工艺决定出酒率!这些操作要学会

浓香型白酒多粮发酵,配料与入窖工艺决定出酒率!这些操作要学会

影响浓香型白酒(多粮)发酵的主要因素

(一)配料

1.粮醅比

每一甑投入的用粮量与糟醅用量的比例,通常称为粮醅比。

粮醅比是依据工艺特点、对酒质的要求、发酵期的长短、粮粉的粗细等认定的,一般旺季1:(4-4.5),淡季1:(4.5-5.5)。糟醅从形态上看,应符合“疏松不糙,柔熟不腻”的质量要求,同时要控制糟醅入窖淀粉浓度。

粮醅比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应考虑生产季节、糟醅发酵的情况等因素。

3.粮水比

水分可以起到稀释酸度、调节窖内温度,供微生物生长、代谢所需,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作用。 旺季60-80%,淡季80-100%

使用量水应遵循的原则:

①冬减热加

②根据滴窖后糟醅含水量大小确定量水用量

③根据酿酒原料的差异考虑量水用量

④糠大水大、糠小水小

⑤根据糟醅中残余淀粉的高、低确定量水用量

⑥窖底糟少用水,窖面糟多用水的原则,即工艺操作上打“梯梯水”。

4.粮曲比

大曲在生产上所起提供有益微生物及酶;提供淀粉,起到投粮作用;提供香味物质成分或者前提物质。旺季20%,淡季18%。

使用大曲的原则 :

①根据入窖温度的高低(或不同季节),确定大曲用量

②按投粮多少及残余淀粉高低确定用曲量

③以曲质的好坏确定用曲量

(二)入窖工艺参数

1、理化指标

(1)入窖温度

温度是发酵不可缺少的条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对入窖温度高低的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基本上已达共识,生产浓香型白酒都认为“低温入窖,缓慢发酵”对酿酒生产有百利而无一弊。

入窖温度要求是“地温≦20℃,入窖温度16-20℃;地温在>20℃,入窖温度平地温。”

低温入窖、缓慢发酵的好处:

①每天升温幅度小,在24h内,窖内温度在1℃左右,主发酵期升温幅度可15℃左右,主发酵期长,糟醅发酵完全,出酒率高,质量好。

②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生长。

③升酸幅度小,糟醅不易产生病变。

④有利于醇甜物质与酯类物质的生成。

(2) 入窖淀粉

入窖淀粉,是指在生产时投入的淀粉量。投入量的多少,关系到发酵好坏及产品质量的优劣。投入淀粉量是以糟醅多少来确定的,入窖淀粉浓度根据季节有调整,过低或过高的淀粉浓度都会对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热季:18-20%,冷季20-22%。

(3)入窖水分

糟醅在发酵过程中通过打量水而获得所需的水分。该用多少量水,这是根据糟醅的出窖水分来确定的。当然,使用量水多少,还要遵循其他的原则 ,这在前面粮水比中已讲到。

热季:52-54%,冷季50-52%。

(4)入窖酸度

酸本身是酒中呈味的主要物质,也是形成酯类等香味成分的前躯物质。所以糟醅中的酸度不够时,所产酒不浓香,味单调;但酸度过高又会抑制有益微生物(主要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因而不产酒或少产酒。另外酸有利于糊化和糖化作用 。

热季:1.5-2.8,冷季1.3-1.8。

① 生产过程中糟醅酸度的变化情况

发酵周期为60-70天左右的,发酵升酸的幅度一般应在1.5左右为好,从出窖到入窖,糟醅降酸幅度也应在1.5左右。

②入窖酸度过高的危害

A:发酵不正常。入窖酸度高,酵母菌生长繁殖弱,活力下降,发酵不能正常进行,出现粮耗高,酒质差或不出酒的现象。

B:糟醅升酸幅度大,不利于下轮配料。由于入窖糟醅酸度高,酵母菌的发酵能力减弱,但糖化作用反而增强,给发酵后期有害产酸杂菌(如耐酸的醋酸菌)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致使出窖糟酸度增高幅度过大,不利于下轮配料。

C:入窖酸度长期过高对窖池损伤严重,不易修复窖池,甚至发生偏离酒体风格的严重情况。

2.入窖条件相互之间的关系

①温度与淀粉浓度成反比关系

②温度与水分成正比关系

③温度与酸度成正比关系

④温度与大曲用量成反比关系

⑤温度与糠壳用量成反比关系

⑥淀粉浓度和水分在理论上成正比关系

⑦淀粉浓度与糠壳用量成正比关系

⑧酸度与水分成正比关系

⑨酸度与糠壳用量成正比关系

未完待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

浓香型白酒出窖糟醅水分的控制方法
科普: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简介
“千年老窖万年糟”的由来——浓香型白酒
五粮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浓香型白酒容器及窖池发酵糟醅动态因子变化及白酒品质研究
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的工艺控制
浓香型五粮大曲固态酿酒工艺
北窖一号揭秘纯粮酒的几种酿造工艺
浓香型白酒黄水发黑和无悬原因的浅析
一种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网址: 浓香型白酒多粮发酵,配料与入窖工艺决定出酒率!这些操作要学会 https://m.trfsz.com/newsview1779765.html